水果一直以來是大家眼中的健康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其中,芒果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芒果果實含有糖、蛋白質、粗纖維,芒果所含有的維生素A的前體胡蘿卜素成分特別高,是所有水果中少見的。其次維生素C含量也不低。礦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類等,也是其主要營養成分。芒果中含有致敏性蛋白、果膠、醛酸,會對皮膚黏膜產生刺激從而引發過敏,特別是沒有熟透的芒果,里面引起過敏的成分比例更高。由于大部分人吃芒果時喜歡剝了芒果的皮,直接將芒果送入口中,這樣一來,芒果汁、果肉會沾在口周臉頰。當臉部皮膚直接接觸這些易致過敏的物質后,就會引發過敏。
那么,如此美味的芒果到底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其致敏成分含量如何能改善呢?許多喜愛這一水果的人都禁不住想了解更多。為了解開芒果的進化歷史謎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資所,聯合中科院微生物所等十家想關機構,運用基因技術手段,對芒果的染色體進行了研究。
近日,研究人員成功繪制了芒果精細級別的基因組圖譜,并在基因組水平上,向人們揭開了芒果物種進化機制和栽培品種馴化歷史的神秘“面紗”。這項相關研究成果,現在已在線發表于基因組領域國際雜志《基因組生物學》上。
事實上,這個項目的研究團隊早在2014年就已經啟動了對芒果基因組的分析。五年間,他們共注釋得到了41251個芒果蛋白的編碼基因。通過眾多實驗分析,現在獲得了這一大小為393米的基因組圖譜,成功將芒果的基因組破解,這一成果將為芒果的種質資源研究和芒果品種的分子育種打開一個新的通道。
提及育種,在農業生產中十分重要,由于育種學的發展,保證了我國人民的糧食安全,還培育出很多新的更好的農產品。育種學之所以能夠發展得如此有聲有色,主要是依賴于生物科技的現實運用,尤其是基因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創新。此番,通過對傳統芒果品種進行深度測序和組裝,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名為CHS的基因家族,它們或許與芒果中的漆酚合成有關。而漆酚是芒果等漆樹科物種中特有物質,可以引起人體強烈的致敏反應。該發現能為探索漆酚合成的分子機制提供理論基礎,有望解決芒果易過敏的問題,讓更多的人可以放心吃芒果。
在現下這個注重生物科技的時代,類如基因技術、分子細胞分析等生命科學中的科技也迎著時代的東風順勢發展,在各個行業中貢獻力量。回顧往昔,自細胞生物學和分析遺傳學等相關學科開展以來,基因測序、細胞融合、分子探針等新技術,均為農業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為育種技術帶去了革命性的變化。相信,在生命科學行業生生不息的背后,帶給人們的,是生活質量的持續向上。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