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關系國計民生,為防止藥品安全問題頻繁發生,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政策對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保障藥品安全。例如,2018年10月,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指導意見》,2019年6月發布的疫苗法,以及新版藥品管理法等,這些政策都要求建立藥企從研發到生產、物流、消費的全過程追溯體系。
專家認為,運用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是制藥企業質量管控升級的關鍵出路,也是完成生產過程可視化,設備運行數字化,物料消耗精細化、環境監測自動化和信息集成一體化的藥品質量管控目標。
傳統制藥業亟待朝著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當前,藥企應加快傳統制藥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推動醫藥工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業內如是表示。
實際上,近年來在醫藥市場競爭激烈、帶量采購等政策頻頻發布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提質成為醫藥企業的挑戰。同時隨著國家大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一些藥企已經朝著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升級。
例如,4月25日,九芝堂宣布其“中藥固體制劑智能工廠集成應用新模式”專項項目通過驗收。據悉,九芝堂以六味地黃丸、驢膠補血顆粒為示范品種,構建設施互聯、系統互通、數據互享、業態互融的中藥固體制劑智能工廠集成應用新模式,通過系統的縱向與橫向集成,推進中藥固體制劑生產過程智能化,實現集團智能管控,全面提升企業智能化管理水平。
江中集團早在2012年便引入智能制造概念,不斷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提升產品質量。在江中藥谷液體制劑車間,全封閉、全監控、全自動無人是其特點,車間內的大型生產機組有序地運轉著,配合完成提取、分離、純化、配料、洗瓶、灌裝、密封、檢測、裝盒、碼垛等等一系列生產線流程。
有藥企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加碼智能制造,藥企的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產品品質也隨之提高。不過目前來看,國內醫藥行業在新藥研發、信息化投入、物流水平等方面的水平還亟待提高,藥企智慧升級、合規管理、品質保障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統計顯示,全國40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中,完全采用計算機控制的不足5%,大部分企業采用的仍是半自動和人工化生產技術,導致藥品可控性低,難以制成質量穩定一致的制劑。
藥企該如何走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之路?
那么,醫藥企業應該如何走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之路呢?業內認為,實現醫藥行業的智能制造,關鍵在于制藥裝備和藥品生產過程的革新。
其中,在醫藥行業的上游制藥裝備方面,醫藥智能制造將對制藥裝備的柔性化、智能化以及醫藥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醫藥企業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需求的擴張,傳統的制藥裝備供應商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而具備提供標準化、自動化、精益化、智能化的制藥生產設備及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家,將更好的助力藥企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目前,國內以大型龍頭為代表的藥機企業正在助推醫藥智能制造發展。例如,為助力醫藥智能制造發展,楚天科技近期宣布擬斥5100萬元設立控股子公司,該子公司將以提供生物工程下游分離純化整體解決方案及配套工藝、耗材、設備及泵、閥門等核心器件為主營業務。公司方面表示,此次成立楚天源創是公司戰略規劃的必然舉措,圍繞楚天科技“一縱一橫一平臺”發展戰略,有利于促進醫藥智能制造發展。
據悉,楚天科技2016年2月啟動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也已于近日通過驗收。該項目的實施實現了從研發、制造、物流、服務等全流程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創建了制藥裝備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及智能制造標準,有利于推動我國制藥裝備企業向智能制造新模式轉變。近年來,公司還逐步搭建了智能無菌分裝技術產品線、智能系統集成與特種分裝技術產品線等技術和產品線平臺,打造智能化醫藥生產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提高醫藥生產智能化水平,為醫藥生產質量和安全提供更高水準的保障。
而在藥品生產過程的革新方面,以中藥智能制造為例,專家指出,通過采集和處理中藥生產過程中的工業數據,可以更好的控制中藥生產質量波動、降低質量風險,實現中藥產業智能制造升級。
據悉,有企業通過將中藥的傳統調劑、煎煮方式進行了根本變革,實現了中醫藥制造過程的標準化、精準化改進,大大提升了藥效和制藥效率,還打破了中藥生產過程的信息孤島現象,實現生產全過程監控,合理管理和調度各種生產資源,提高運營效率。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