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飲食結構、環境發生改變,癌癥發病率不斷提升,癌癥患者人群持續擴大,為中國腫瘤藥物市場帶來了龐大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腫瘤藥物產品的銷售額為264億美元,2017年至201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3.21%。預計到2021年,中國腫瘤藥物市場銷售額將達到348億美元。
抗腫瘤新藥加速獲批上市
隨著新藥加速審批通道的開啟,近年來陸續有抗腫瘤新藥獲批,國產企業的實力不斷提升。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在2020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學術年會上披露的數據,2020年抗腫瘤新藥批準的數量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從15個上漲到19個,同時,國產品種的比例從26%升高到了47%。其中重磅產品如血液腫瘤領域方面頭個獲批的ADC藥物——維布妥昔單抗,以及初個獲批的國產BTK抑制劑——澤布替尼等。
從2020年批準上市的抗腫瘤新藥來看,主要呈現出3大特點:其一,國內ADC藥物獲得了批準;其二,在小細胞肺癌中長久以來難以突破的領域獲得了免疫性治療的批準;其三,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TKI的創新藥物獲得了批準。另外,高發疾病食管癌、胃癌等腫瘤的免疫治療藥品獲得了批準。
眾多藥企加速布局
面對中國巨大的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目前眾多藥企在抗腫瘤領域加速布局。例如在日前舉行的進博會上,一批跨國藥企通過將創新藥引進中國市場,或積極與國內藥企展開合作。
據悉,阿斯利康中國與樂城先行區簽署了“腫瘤創新藥物在博鰲先行先試”的戰略合作協議,以加速全球創新腫瘤藥物引入中國。
羅氏在進博會羅氏創新藥物發布會上表示,將有多款創新藥進入中國,涵蓋腫瘤免疫治療、流感、血液腫瘤和罕見病等重大疾病領域,將加速惠及中國患者。其中在免疫腫瘤領域,羅氏今年再次帶來新突破。據介紹,泰圣奇(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用于一線治療不可切除肝細胞癌的免疫聯合治療方案,該治療方案于進博會前剛剛在國內獲批,將為中國廣大肝癌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
諾華也有超過20種在華尚未上市的創新藥物以及適應癥集體亮相進博會,并與包括阿里健康等合作伙伴進行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從創新產品的可及性、可負擔性入手,將為更多中國腫瘤、血液病患者帶來福音。
國內藥企方面,例如,圍繞著腫瘤創新藥物,再鼎醫藥通過與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基金會和海南第一成美醫療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腫瘤治療中”。據悉,在今年7月,再鼎醫藥的腫瘤新藥瑞普替尼已經在博鰲超級醫院開出了頭一張處方。
總的來看,未來隨著更多的抗腫瘤新藥進入中國,預計將為國內腫瘤患者帶來福音,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與此同時,國內抗腫瘤市場競爭也將變得更加激烈,跨國藥企和本土藥企之間將展開新一輪較量。
(審核編輯: 楊秀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