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限抗令”持續升級發酵以及環保政策的推進,環保整治可以說是已經成為制藥行業在發展路程上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
據悉,環境保護部在今年年初前就已陸續發布了六個針對制藥行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這些標準針對不同類型的醫藥生產企業、不同的期限、地域、排放污染因子等都作出了排放的限制規定,同時控制污染因子的類別除了傳統的常見污染因子外,還增加了一些醫藥中間體。這是過去沒有的,因此,業內認為這也意味著國家對制藥行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環保要求。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藥企開始不斷加強重視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對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等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預防措施。
例如,有企業就選擇從建立廢水生化裝置開始治理,先后投資2億多元,開展了源頭控制、中間管理、末端治理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等工作。公司還特意聘請專家對“三廢”處理技術進行改造,新上、改造厭氧廢水處理裝置,新增三效蒸發除鹽裝置、VOC尾氣吸收治理裝置等,使得“三廢”均達到國家有關排放標準。
還有傳統藥企則通過引進環保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完善環保硬件配套設施來推動企業環保發展。其投入10億元建設環境保護工程,通過對能源體系、環保管理體系進行科學構建,使得公司的環保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企業廢水、鍋爐廢氣和焚燒爐廢氣全部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實現達標排放,主要污染因子排放濃度遠低于標準要求。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藥企實現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環保制藥裝備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實,近年來,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用戶對產品設備環保要求的日漸提高,為了進一步幫助藥企“排污”解難,制藥產業上游的制藥設備企業也正不斷付諸行動,積極探索綠色節能的技術、裝備和解決方案。
例如,為了幫助制藥企業處理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等問題,有設備企業積極研究國內的相關政策,并制定了更高的規范。“一般來說,我們制定的規范都會超出國內的標準。舉個例子來說,國內的GMP、藥典要求電導率是5.1,而我們就會將標準定到<2。”該企業相關負責人還表示,除了制定更高的標準外,該企業還高度重視設計生產的整個環節,如從事前與客戶的溝通,到后面每一個細節的探討,可能都要進行很多次。如此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損耗,降低研發生產成本。
除此之外,如何處理好高濃度的、高鹽分的廢液也是制藥行業環保問題中比較棘手的環節。當前,業內不少企業就正致力于新工藝及裝備研發新技術,來研發新裝置、新產品,處理高濃度、高鹽分的廢液。
據悉,就有企業為此特意研究出了整體解決方案,來推動生產線的高效節能化。其研發的醫藥“4+7”集中供水整體解決方案,采用了完全模塊化的設計方案,并做了深入的能源規劃植入,使得純化水系統的整體回收率達到了92%。同時,配備的余熱回收模塊和濃水回收模塊,還能更好地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幫助企業進一步節能減排。
總的來說,近年來制藥工業發展迅速,但在越來越多的環保要求下,藥企也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控制污染的方法。因此,藥機企業在藥企的這一需求下,預計將迎來發展的機遇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業內專家認為,在這一背景下,藥機企業更加需要結合制藥企業實際需求,通過政策方面的引導、激勵措施的支持,來加強產品的更新與改進,保證產品應有的功能、使用壽命、質量等要求,并更好的助力制藥行業進一步發展。
(審核編輯: 楊秀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