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下午,同濟大學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致力于在人工智能與通信領域攜手合作,協同開展人才培養、科研攻關,為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助力。
簽約儀式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舉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副院長王志勤、總工程師胡堅波,同濟大學校長陳杰,副校長顧祥林、童小華等出席簽約儀式。王志勤、顧祥林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優勢,聚焦人工智能、無人系統、網絡安全、車聯網與智能交通等重點技術領域,配置優勢資源,促進技術、服務、政策、人才等要素的有效銜接,攜手在科學研究、技術應用、產業融合、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合作內容包括聯手開展人工智能與通信領域的科技合作,共建同濟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慧通信實驗室,促進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與交流等,力爭取得基礎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培養高端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人才,實現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促進相關產業的變革。
簽約儀式結束后,雙方圍繞合作領域進行了座談交流。參加座談交流的還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有關研究所和部門負責人,我校校長辦公室、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依托我校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等單位負責人。
陳杰在講話中指出,同濟大學在人工智能、網絡通信、智能制造等各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基礎。為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同濟大學在人工智能科技前沿不斷進行創新探索與實踐。依托同濟大學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是學校的交叉研究平臺,以“人工智能+”賦予傳統學科新的發展動能。此外,同濟大學還擁有智能網聯汽車測評基地等平臺,結合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優勢,為雙方未來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余曉暉介紹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年來的各項主要工作重點。他表示,雙方共同選擇將人工智能作為合作的主要切入點,今后要發揮各自優勢,加強緊密合作,將協議內容充分落實。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