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產線入口運送進來的電子元件、電纜線,只要在封閉的自動化生產線上轉一圈,焊錫、測試、熔接、搬送……如日本電產芝浦(浙江)有限公司投入500萬元打造的自動化焊接設備,這樣的高科技全自動設備在浙江平湖已經“唱主角”了,1臺機器能代替幾十個流水線工人。浙江省平湖市正加速叩開“機器”替代“人力”、從“制造”向“智造”邁進的大門。
提升水平,傳統制造業率先“改頭換面”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平湖光機電、服裝、箱包等制造業發展迅速,制造水平在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產品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和標準化水平還不高,與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配套標準還有較大差距。2013年,平湖市提出了4年累計實施“電能替代”項目400項以上,完成投資80億元以上的目標任務,鼓勵和指導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技術改造、以自動化、現代化的裝備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傳統產業“智造”水平。
位于獨山港鎮的浙江省平湖市順昌金屬制品廠是一家五金加工企業。“‘機器換人’助我們打開了市場,我們計劃今后幾年更新所有的機器設備。”該企業總經理助理丁杰說,順昌金屬是從2014年開始“機器換人”的,通過機器設備的逐年更新換代,目前企業的生產工藝相較于過去提升了不少檔次。產品品質高了,自然與其合作的企業也多了。目前,企業已成為津上精密機床(浙江)有限公司的設備供應商,利樂包裝設備的制造商也找上門來與順昌金屬進行合作。
“機器換人”是“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工作開始之初,面對不菲的投資和未知的前景,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普遍不高。而一旦投身進去,企業立刻就會發現“機器換人”的好處。機器能干工人干不了的活,產品品質更好;機器用工穩定,生產效率更高……在“機器換人”中嘗到甜頭的企業加快了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在這些企業的帶動下,更多的企業開始參與進來。
近年來,國網浙江平湖市供電公司加快客戶業擴申請、報裝流程,全程跟蹤引導。通過“機器換人”,平湖一家又一家企業“換”出了新面貌。
東特(浙江)有限公司是平湖市經濟開發區內的日本獨資企業,纖塵不染的生產車間里擺滿了一排排的機械設備,在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里卻難得見到幾個操作工人。2011年以來,該公司投入600萬元對設備進行自動化改造,如今東特公司車間員工下降60%,每年節約資金上百萬元。
試點引領,帶動“智慧農業”快速發展
盛夏時節,位于平湖市廣陳鎮的百玫生態農業科技園內,成片的荷花盛開,紅荷映日,綠葉蔥蔥;道路兩邊綠蔭茂密,小橋流水。農場主徐衛星不管身處何處,只要手機報警器響起,點開預裝在手機里的控制軟件,就能隨時掌控大棚里的各種狀況。
已運作7年,占地面積1200畝、總投資5000多萬元的百玫生態農業科技園,是“浙江省農業智慧園區試點”工程的5個試點之一、嘉興市最早踐行“智慧農業”的一批企業。如今,這里已被認定為浙江省農業科技型企業、省級農業科技研發中心。
園區大棚內安裝了全球眼和光照度、溫度、濕度、土壤水分等監測傳感器。徐衛星蹲下身子,拔出了插在土壤中的一個傳感器向筆者展示道:“所有的大棚種植信息通過傳感器都可以顯示在電腦或者手機上,無需現場人工操作。對農作物進行日常管理,只需遠程遙控大棚內的遮陽棚以及智能灌溉系統。浙江省農科院的專家們還可以通過大棚里的監控攝像頭,為農作物‘遠程看病’。”
談話間,徐衛星掏出手機,手指點點,便啟動了大棚里的滴灌設施。“通過電腦或手機上的終端操控,兩個連體大棚為園區省去了不少人力成本,一年能增收40余萬元。”他說,電能替代帶來了效益。現在,每周通過互聯網農場可獲得1000份左右的訂單,一個月有20萬元左右的銷售。
“機器換人”成了農業基地的新潮流。“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在農業上青睞于使用機器了。”位于廣陳鎮龍興村的平湖市廣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躍說,他們于2011年3月成立了農機服務社,當時社里只有1臺拖拉機和1臺收割機。隨著電網改造的加快、供電可靠性的提高,農戶對農機需求量也漸漸增大,近幾年來陸續增添了插秧機、農藥機等農機,數量總共達到了12臺。“就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經營選擇‘機器換人’,我們合作社的生意才越來越好。”徐躍說。
綠色通道,將“智造”打造成一項系統工程
電能替代使“機器換人”變成了可能,并一直上演著“速度與激情”。近年來,浙江平湖結合特色開展企業“機器換人”技術改造分行業專項調查。以服裝箱包、童車潔具、機械加工等行業為重點,發放調查表,調查企業“機器換人”技術改造成果經驗和計劃打算,匯總總結分行業企業典型案例,不斷推進“機器換人”工作。
今年1至4月,平湖市共有80多個“機器換人”項目在平湖市經信局備案,完成投資22.15億元。
在市場與優越的供電環境“雙輪驅動”下,“機器換人”工作實現從“要我換”到“我要換”的轉變。當地供電部門在實施電能替代項目的基礎上積極配合“機器換人”專項行動,開辟綠色通道,全面推行“簡化業擴報裝手續和資料種類”措施,推進全市“機器換人”工作。
據統計,去年至今,平湖市供電公司完成電能替代項目96個,其中機器換人項目21個,實現電能替代電量3574.39萬千瓦時。企業每年機器換人減少用工5000人,企業勞動用工人數占比下降15%以上。
平湖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稱,“機器換人”是一項系統工程,并非換設備、減員工這么簡單。如今,“機器換人”戰略的影響已經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管理層面,目前平湖市已有不少企業在“機器換人”時,著手將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軟件”與生產線的硬件進行同步規劃。本土企業浙江漢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與新秀集團等多家企業達成了建設“智慧工廠”的合作協議,“智造”的大門已被叩開。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