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相關主管部門研究審議了13個省份電力體制試點方案。這意味著,全國過半省區已向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申報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或售電側改革試點,其中部分省份的方案已出臺。有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各省電改或將全面提速。
我們深入研究了17省份的試點方案發現,考慮到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電力工業的特點,各地在其方案已出臺或送審稿中對9號文提出的題進行了再理解、再闡述,并突出了地方特色。
記者發現,信息量真的很大。如下:
“市場交易機制缺失,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價格關系沒有理順,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完全形成”,以及“發展機制不健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面臨困難”成為大部分省區均要解決的共性問題。這些問題亦在9號文中明確提出了。
然后,工業電價成為高耗能產業集中的省份重點關注的問題。其中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廣西、江西、甘肅等地提出本地工業用電價格偏高,而河南、湖南、山西在方案中直接提出要降低用電成本。改革的目標過于簡單粗暴,好像不是好事。
能源大省的電力消納和外送問題也是重點。新疆、四川、陜西、安徽、湖南、云南、甘肅則直指水、風、光等清潔能源消納問題。貴州還特別關注了西電東送的買方市場問題。
我們也感受到地方政府的糾結和矛盾,比如,無論多網并存,還是主體單一,都是一個問題。新疆、湖南、廣西將多網并存問題列入方案。河南、湖北、貴州、海南、北京等地則提出配售電投資主體單一問題。呃,有點混亂。
東部發達省份有其不一樣的特點,比如負荷較高、外來電比例較高、對電力可靠性要求較高等。所以,他們有不一樣的關注點,上海、北京則提到電網峰谷差大,調峰困難,輔助服務補償機制不完善。
山東
一些體制機制性障礙和深層次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主要是生產環節中單一的計劃管理體制、銷售環節中統一的政府定價機制以及運營領域中統購統銷的壟斷經營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電力資源配套中市場還沒有發揮決定性作用,在發電側和售電側等競爭性領域和環節還沒有形成有效競爭。
河南
河南電網發展能力相對不足,破解全省電網瓶頸制約,尤其是農村電網建設滯后矛盾資金壓力巨大,迫切需要通過改革引進社會資本,加快電網發展;經濟進入新常態,我省經濟下行壓力巨大,通過市場化改革,引入競爭降低成本,增強我省工業企業競爭能力,成為現實需要。
新疆
全疆未形成統一電網,不利于統籌調度。全區現有國網、兵團、石油等多個電網投資主體,造成了各電網重復投資建設以及資源浪費,不利于全疆電網統一規劃、建設、運營。自備電廠裝機規模大,系統調峰能力不足。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面臨困難,市場消納能力不足。
上海
上海市內機組發電的安排基本按計劃來實施。市外受電以國家計劃安排為主,在保障上海電力供應的同時,也出現了外來電計劃外調增調減不受控,且送滬電力與本市需求不匹配、本市電網低谷調峰困難加劇并產生新的安全隱患等矛盾。上海外來電比重高,但承擔輔助服務的比重較小,輔助服務補償機制尚不完善。
四川
電力配售電體制復雜,供電主體服務能力參差不齊,部分縣(市、區)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電力服務質量有待提高。豐水期富余水電消納矛盾突出,豐水期棄水棄電問題日益嚴重。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和電價形成機制尚未健全完善,電價難以及時反映用電成本、市場供求狀況和環境保護支出,易導致電力資源配置發生扭曲和錯配。
湖北
用電水平偏低但成本偏高。我省人均用電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70%,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更大,同時我省電價水平偏高,制約了經濟競爭力發揮。交易機制缺失,資源利用率不高,配售電側投資主體單一。價格關系沒有理順,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形成,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以政府定價為主,存在著深度的交叉補貼。規劃協調機制缺失,監管體系不健全。
陜西
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電網公平開放機制尚未建立,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納受到制約。主要由市場決定的電力價格機制尚未完全形成。電力規劃與其他規劃的銜接還不到位,站(廠)址保護、線路走廊預留、線路桿塔遷改頻繁問題未能得到較好解決。立法修法工作相對滯后。
安徽
電力行業仍存在電價形成機制不夠完善、市場有效競爭不夠充分、清潔能源和分布式光伏能源發展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亟需通過實施電力體制綜合改革,建立健全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能源體系,促進電力與煤炭等相關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湖南
用電成本在全國處于相對較高水平,亟需降低電力價格緩解企業經營困難和保障民生;電力生產和消費處于相對過剩階段,供需矛盾突出,存在窩電和缺電并存現象;節能高效環保火電機組不能充分利用,部分時段部分區域出現棄水棄風現象,需要拓展市場空間;多網并存導致電力建設缺乏統籌規劃,存在市場無序競爭、電網重復建設、不能公平接入等問題;電力規劃制定機制尚不完善,政府監管職能轉變未完全到位。
云南
交易機制缺失,資源利用效率不高,豐富的水能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棄水、棄風棄光現象連年發生。價格關系沒有理順,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各類規劃協調機制不完善,各類轉型發展規劃之間、電力規劃的實際執行與規劃偏差過大。可再生能源發電保障性收購制度沒有完全落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無歧視、無障礙上網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電礦結合”目標未能實現,既影響了云南有色金屬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又影響了大量水電的消納。
貴州
價格關系沒有理順,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完全形成。火電上網電價調整跟不上煤電價格變動。市場化交易機制尚待完善,市場配置資源效率不高。配售電及投資主體單一,沒有社會資本進入配售電市場及投資的有效途徑,售電側競爭機制亟待建立。現行“西電東送”面臨供需矛盾和市場化調整,定價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由于云南水電增發即廣東電源點建設快速推進,供需形勢發生變化,“西電東送”從2015年起已全面形成買方市場格局,量、價矛盾突出。
山西
山西作為我國能源大省,迫切需要通過改革激活省內和省外市場,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新常態下,山西經濟發展增速放緩,通過市場化改革,引入競爭、降低成本,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動力,成為現實需要。山西形成了“一煤獨大”的畸重型產業結構,煤電鋁等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通過改革,促進煤電鋁、煤電冶、煤電化等產業循環發展,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的高效優化配置。
廣西
電價傳導機制不順。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電力直接交易機制沒有有效建立,工業企業特別是部分資源型優勢特色產業因電價相對較高而“用不起電”與火力發電企業因沒有發電容量而“發不出電”的矛盾日益突出。電力統購統銷體制下,電網企業低買高賣的盈利模式受到詬病,輸配電價改革亟需推進。多網并存的供電管理體制下,地方電網主要通過躉售獲得電量、賺取差價,在一定程度推高全區電價水平,并造成電力市場無序競爭、電網重復建設等問題。前期電力改革不徹底,地方電網主輔部分、廠網不分現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造成電價傳導不順、電力市場混亂。
海南
電力交易量小,發電側發電主體少,以滿足自身需求自我平衡為主,市場競爭難以形成。配售電及投資主體單一,售電側競爭機制未建立;系統峰谷差不斷加大,系統安全運行壓力大。獨立的輸配電價機制尚未形成。
江西
電力交易市場機制尚未形成,配電、售電環節仍處于壟斷地位。部分區域供電營業區交叉,造成“都管”或“都不管”等現象。工業用電價格偏高,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削弱了企業競爭力,成為當前制約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南昌臨空經濟區供電能力缺口較大。配網需重新規劃建設。供電存在多頭管理,電力協調存在一定困難。
甘肅
電力消納能力不足,外送通道不暢,全省電力電量嚴重富余,發電設備利用小時連續下降,新能源棄風棄光等問題凸顯。“電用不完”和“電用不起”問題并存,由于尚未建立和完善市場化電價形成機制,我省工業用電價格依然偏高。
北京市
重點就配網投資不足、電網峰谷差大等問題提出改革方案,促進電力行業發展。
那,您怎么看各省的方案,以及各省政策追求以及要解決的問題?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