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增強現實技術(AR)被看做是搭建起消費者與商品之間橋梁的又一新興工具。AR換裝、AR游戲、AR藝術節、AR車展,數不清的細分領域廠商將AR+的商業化概念搬上舞臺,使之成為繼平面廣告、視頻廣告之后的又一大全新營銷利器。
2021年,隨著微軟、Facebook、蘋果和谷歌等大廠在AR產業相繼加大投入,AR產業持續升溫,增強現實技術正從多個方面加快發展和完善的速度。而AR營銷理念也隨著硬件技術的完善,逐步完成從“打醬油角色到主力軍”的蛻變。
根據Digi-Capital數據顯示,到2023年,移動設備和智能眼鏡等AR支持產品的用戶群將超過25億。該行業的收入將達到750億美元,其中AR購物、AR美妝、AR游戲、AR家裝等將成為支撐營收來源的主力細分領域。
這樣大好的商機,國內的廠商自然不會錯過。UtopaXR早已瞄準AR領域,精準出擊。 UtopaXR,是國內一家擁有自研核心AR技術,為AR全產業鏈提供服務的解決方案供應商。不僅如此,團隊還搭建了LocusAR算法云平臺,依托算法突破了ARKit、ARCore對硬件的限制。這個團隊早早地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走在了國內AR技術的前列。
如何做出一套套從策劃到項目執行落地的完整解決方案?為此,陀螺君采訪了UtopaXR團隊負責人、總經理魏基豪,與魏基豪進行了深度對話。魏基豪是香港人,但長期待在內地。在擔任現團隊負責人以前,魏基豪曾在科技公司擔任運營總監、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等職務。
自研SLAM算法,服務AR全產業鏈
UtopaXR如何踏上少有人走的路?
室內商業空間的構建是早期三維仿真商業化應用的主要陣地。傳統行業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房地產也紛紛利用數字化實現他們的產業升級。UtopaXR借此契機,開始從地產角度去研究購物中心、辦公室等場景三維數字化的應用,比如在購物中心搭建AR虛擬貨架、設置AR競技游戲場地,AR藝術空間等。
據負責人魏基豪介紹,現有的核心團隊已擁有超10年的行業經驗。團隊成員一直深耕AR領域,對AR行業上下游都有較深的理解。
團隊最初主要與其他公司合作進行娛樂、表演、營銷、3D購物等AR應用項目的開發。
AR產業鏈非常長且復雜,包括產品設計、項目管理、交互等多方面。從技術角度來看又分前端、中端、后端,尤其是前端,也就是眼鏡端,除去安卓與蘋果系統外,不同前端所采用的技術都有所不同;從內容上看,又需要立體的建模、動作特效等。
而目前市場上的AR服務公司通常僅專注于某一個板塊,如美術、軟件制作、底層引擎、硬件開發等,少有公司或者團隊從內容策劃、產品設計、項目管理至前、中、后端的開發,提供全產業鏈的服務。
與此同時,團隊在項目實施的過程當中也意識到,如果想要實現虛擬現實融合效果,需解決一個重要問題:現今市場都是圖像識別,而不能識別空間,因此就產生了巨大的限制,如在購物中心這樣復雜度高的場景中應用體驗不佳。為此,UtopaXR團隊專注研發了大空間SLAM,即大空間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以應對類似的應用場景需求。在此之前,大空間SLAM一般主要用于解決移動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運行時定位導航與地圖構建的問題。 就這樣,團隊開始進行大空間SLAM算法的研究與全產業鏈的結合服務,并依此發展出兩條業務主線。
第一條業務主線是提供大場景的大空間SLAM服務。這個服務跨平臺、跨終端,只要有攝像頭,便可調用該服務來解決大場景的大空間SLAM問題;第二條業務主線是提供從策劃到開發到產品落地的解決方案,成為了獨具特色的服務商。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團隊現已擁有開發AR游戲、AR購物、AR營銷、AR藝術、AR娛樂等一系列成功落地的商業應用案例經驗。 但無論是通過大空間SLAM技術提供AR算法平臺服務,還是完成全產業鏈服務供應商的設想其實并不容易,這些都需要算法、云服務以及落地能力的聯合呈現。
AR+云平臺,UtopaXR背后技術解析
說起AR技術引擎,ARCore、ARKit作為用戶基數最大、覆蓋Android與iOS兩大主流系統的AR平臺是開發者最常用的AR開發工具。而這兩個底層引擎并不能滿足大空間SLAM定位與追蹤需求。
魏基豪對其大空間SLAM技術做了分解,他表示大空間SLAM技術實際主要包含三種功用與服務:一,分辨場景;二,實現定位;三,實現定位后的追蹤,虛擬的物體可隨場景的變化物體的運動,而顯示在相應位置。
UtopaXR團隊的AR應用開發主要著力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AR算法底層的應用,這是技術核心。基于AR算法底層的應用可以提供適量的跨平臺服務。此平臺被命名為LocusAR,將圖像識別、空間定位、深度學習等技術相融合。
LocusAR存在的最大意義在于將前端的運算,比如圖像識別、空間定位 、深度學習等放到云平臺去處理,這樣可以極大程度地解放手機或是AR眼鏡硬件,讓其實現更多的場景。目前多數項目都是基于此云平臺; 另一方面是內容的呈現,也就是如何讓三維模型出現在場景中,擁有更好的畫面及互動效果。
基于LocusAR的應用,團隊曾開展過一個大空間的項目。這個項目是一個虛擬歌劇院的項目。在一個商場的中庭,把一個虛擬的歌劇院1:1地投放到場景中,并且與現實場景做到虛實結合。
而要呈現類似虛擬歌劇院的效果,對追蹤的穩定性、虛擬結合呈現效果的擬真程度是一個較大的考驗,比如購物中心的LCD屏內容是不斷變化的,燈光在不同時間需要進行亮度調節,有些場景還會出現閃光。這些變化都會對虛擬效果的呈現產生影響,因此要做到虛實結合這一點并不容易。
這一點與剛才提及的第二個團隊著力點有關。 一個基于大場景制作的AR項目從測繪、模型制作、美術、實測等到落地往往需要三到四個月時間。在這個過程當中,策劃與效果制作的成本最高,首先很多客戶對AR場景并沒有太多的概念。在這個階段,策劃需要與客戶進行反復溝通,設計不同的方案,得出一個客戶滿意的方案。
策劃案通過以后,則需要面臨美術上的考驗了。美術上存在諸多考慮,比如除了建模外,不同材質的貼圖對整個場景來說,可能引起卡頓的問題,底層運算能否實現美術需求。中間需要作出何種改動去與這些材質相匹配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這些都需要美術與技術的反復嘗試。兩者無縫融合才能將場景一比一還原出來,才能達到一個更好的效果。
以上的工作都完成后,就到了最終執行落地的時候了。想要實現AR效果的落地,最終的呈現與美術有很大關系,然而美術又受限于技術,因此當技術與美術無法很好的融合時,會在需求與實際落地之間形成差異,因此反復調整周期也是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而UtopaXR團隊基于對大空間概念及產品體驗的深度理解,提供技術的同時提供美術商業化落地服務,讓兩者相結合,能夠在不脫離實際的情況下做到策劃創意與最終呈現效果相吻合。
技術與美術的結合,彌補了想象與實際落地之間的差距。同時,自研算法的可調整性與對美術服務的把控性,幫助團隊在技術、美術、商業化多方面形成閉環,讓AR項目的可實施性大大增強。
三維數字化轉型趨勢下,UtopaXR下一步如何走?
隨著現在國內外大廠切入AR賽道,三維數字化應用與虛實融合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對此,魏基豪直言,“我們相信數字化肯定會從二維過渡到三維,因為三維的場景更合乎人性。整個數據世界,或者說物聯網的發展均遵循演繹結構。在這個前提下,互聯網與物聯網將融合在一起,包括5G等都會融合進來,變成全新的用戶體驗。無論是辦公場景還是購物場景、娛樂場景都會慢慢發展起來。”
面對這樣的趨勢,UtopaXR團隊將如何進行AR產業的擴展? 從公司的發展角度來看,團隊未來會往兩個方向發展,既會往成為擁有AR虛實融合落地能力的一體化供應商方向發展,同時也會繼續在娛樂體驗方面深研,發掘新的方向做出產品。
團隊自然也希望與產業鏈的合作伙伴展開全新的合作,尋覓新的商機。對此,魏基豪表示,“首先,我們現在都是以項目制為主,對客戶針對場景對AR體驗提供一些建議,并與客戶共同完成策劃、創意以及落地。但其實只完成其中一個環節,我們團隊也很愿意完成類似的工作,比如只有AR眼鏡的廠商想要完成手機端的應用,或是只有算法,沒有策劃、美術,或是項目落地的能力團隊,我們都可以提供幫助。”
UtopaXR將在三維數字化轉型的潮流中,隨產業的成熟而逐漸成熟,在做好AR平臺與服務的同時,與整個產業的發展相結合探索新的發展方向,最終幫助三維數字化實現類似移動互聯網的變革。
結語
AR產業鏈條中,多數企業選擇專于某個點,比如算法、硬件、服務、美術、策劃等,像UtopaXR團隊這樣自研算法,并提供囊括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的團隊并不多見。
魏基豪坦言,團隊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但也有劣勢的地方。無論如何,UtopaXR都會在助力公司實現更大的飛躍之外,全力推動整個三維數字化的實現。為了完成虛實融合的階段性使命,他們會不斷地試探與冒險,在行業中摸索出屬于自己的前進方向。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