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山東濟南在持續打造河、泉、城生態共生的同時,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讓產業更加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賦能高質量發展。
“五一”假期,濟南趵突泉景區游人如織,持續噴涌17年的泉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而濟南市正在進行的泉水直飲工程,讓泉城居民擰開水龍頭就能喝上泉水了。這都得益于濟南市泉水綠色保護體系、集約利用地下水資源而構建起的“大水網”格局。
泉城濟南,因泉聞名,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如今,濟南市80%的工業和生活用水就來自包括黃河水在內的外來水資源。為保護穿城而過的母親河,濟南市先后恢復了濟西濕地、小清河、大汶河等十多條美麗河湖和濕地景觀,在黃河流經濟南的近200公里河岸打造了生態林道,建設了百里黃河風景區等多處郊野公園,形成了河城共生、美麗宜居的好生態。
讓綠色生態效益可持續地惠及泉城,濟南市劃定產業紅線,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濟鋼作為以鋼鐵為主業的千萬噸級城市鋼企,整體搬遷后,取而代之的是工業旅游、現代物流等綠色新興產業。去年,一條生產衛星核心部件的自動化裝配線在這里完成組裝,今年4月實現了量產。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如今,濟南市的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等前沿綠色產業蓬勃興起,新動能加速孕育,近兩年,僅中科院就有15家科研院所落戶濟南。
2020年,濟南市GDP邁上萬億關口。錨定“十四五”目標,濟南市將優先發展包括節水型產業、生態環保產業在內的綠色產業。在黃河北岸,濟南市正高標準打造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實現產業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
(審核編輯: 小王子)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