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北京亦莊創新發布會上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北京經開區)“兩區”建設穩中快進,形成以大型跨國企業為主導、重大外資項目為牽引、中小配套企業聚集的外資產業格局。在利用外資方面,2020年北京經開區完成實際利用外資6.2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在吸引外資方面,截至2020年,共有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11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在經開區落戶,其中,77家外資(含港澳臺資)世界500強企業投資了100余個項目。北京經開區“兩區”建設正加速邁進。
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秉承“一體化、高端化、國際化”的發展理念基礎上,外資企業在推進經開區四大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引領支撐作用。2020年產值排名前100的企業中有48家為外資企業,總計貢獻產值超過3100億元,占全部產值的75%。
2020年,經開區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5個,涵蓋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金融等多個產業板塊,今年一季度,北京經開區新增外資企業18家,同比上升50%;完成實際利用外資22471.67萬美元。
為吸引外資項目落地,北京經開區通過創新招商手段、建立政策體系、完善服務措施等方面加快對外資企業的扶持力度。如注重挖掘區內企業的新項目新產品導入、支持企業升級擴建,2020年與施耐德電氣簽約,未來施耐德電氣將其中壓環網柜全球研發和制造中心落地經開區,搭建施耐德電氣5G、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創新實驗室,帶動上下游產業鏈集聚發展。同時,增強國際招商能力,吸引區外增量企業。通過加速布局海外工作站,構建海外招商網絡。目前,北京經開區已建立駐美國、法國、德國海外工作站,同英國、法國、意大利、芬蘭、古巴等27家駐華使館、50多家商會建立了聯絡及信息溝通機制,主辦和參與了線上線下多形式的國際對話活動,并通過產業交流活動和學術論壇,進一步提升國際交流合作水平,擴大國際影響力。不僅如此,經開區還著力打造高精尖產業國際交流平臺,先后成功舉辦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5G大會等一批國際產業交流盛會。2020年,經開區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5個,涵蓋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金融等多個產業板塊。
為了促進外資企業健康發展,北京經開區還形成了一整套保障措施。研究制定了符合國際化發展規律、具有經開區特色的引導政策,從產業落地、科技創新等方面提供滿足國際化發展趨勢,覆蓋外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立體化政策支持。同時還在人才支持方面,每年設立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人才發展。在金融支持方面,通過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等方式支持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助力區內四大主導產業發展。在空間保障方面,出臺專項政策開展城市更新,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釋放空間資源;試點以租賃方式或先租后讓、租讓結合方式供應土地,對于重點支持的高精尖企業探索采用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優化國際人才服務,設立全市首家外國人服務大廳,進一步提供外籍人員出入境、居住、住宿、工作簽證等便利服務。
隨著北京經開區“兩區”建設持續推進,駐區金融機構跨境業務也在逐漸升溫。繼設立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貿試驗區支行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貿試驗區高端產業片區支行后,中國工商銀行北京自貿試驗區支行打通跨境融資通道,落地工行北京首筆非貿易項下二類風險參貸業務,融資成本較境內成本降低1%,還辦理了全市首批、經開區首單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業務,實現了跨境人民幣結算“秒到賬”。中國建設銀行北京經開區支行成為首批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北京分中心合作制卡代理點,用戶通過“共享盾”,可以實現企業辦理電子口岸業務和建行金融業務的跨平臺“一 KEY 雙證”應用,還辦理了建行北京地區首筆“跨境快貸”外幣貸款支用業務,企業通過電子渠道申請,系統自動審批,支用放款以“秒”計算。中國銀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推出在華外籍人才薪酬購匯匯出便利化業務,客戶僅首次申請時提供全套材料,經審核通過后,在材料有效期內再次辦理該業務僅提供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即可,高效便捷。同時中國銀行開發區支行還入駐了北京經開區國際人才服務大廳,設置“兩區”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一體化、全方位金融服務。
外資企業在北京經開區實現了高質量發展,不斷首發創新產品,并持續加碼投資。扎根經開區20余年的施耐德電氣首發全球首創的應用無六氟化硫技術(SF6-free)的新一代綠色智能中壓開關設備,以干燥空氣代替傳統強效溫室氣體六氟化硫,被譽為綠色環保型氣體絕緣開關設備技術,助推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瓦里安醫療2020年將搭載腫瘤治療“超弧刀”技術的高端直線加速器TrueBeam產線搬到北京經開區,并追加投資,產能有望從2017年的60臺提高到2021年底 400臺,增長6倍多。
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北京經開區將瞄準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立足高精尖產業創新基礎,加快完善高水平宜業宜居環境,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增強外資企業和項目在經開區的聚集程度,實現利用外資新突破,持續推進企業創新發展,共同打造未來合作新優勢。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