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市科技局主辦的科研機構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啟動儀式上,我市新增的10家新型高端研發機構正式獲得授牌。
根據去年12月施行的《重慶市新型研發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新型研發機構是指聚焦我市科技創新需求,圍繞大數據智能化、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人工智能、大健康產業等重點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研發服務和成果轉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的獨立法人機構,分為新型研發機構(初創型)和新型高端研發機構。
此次集中授牌的10家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包括中冶賽迪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慶精準醫療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海潤節能研究院等,主要集中在汽車、智能制造、醫療、綠色環保等領域。
截至目前,我市共引進和培育新型研發機構達142家,其中新型研發機構(初創型)85家,高端研發機構57家。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要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研發機構,如今,建設高質量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已形成全國性趨勢。”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重慶而言,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有利于彌補創新資源不足的短板,優化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產學研合作。
近年來,我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在獨立法人運行機制基礎上,采取靈活的人才激勵和收入分配機制,超過50%的新型研發機構建立了理事會管理制度,創新資源不斷集聚,擁有研發人員6047人,約占全市科研機構科研人員總數的三分之一。
圍繞我市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全市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推進共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2020年科研活動總收入達20億元,科研活動支出17.5億元,立項科研項目657個,獲得省部級獎勵38項。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