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成為當下熱詞。中國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和 “十四五” 規劃中均明確了要于2030年實現 “碳達峰” ,2060年實現 “碳中和” 的目標。
若要兌現“碳中和”承諾,首先要了解碳足跡。生活中點滴都可能留下碳足跡,并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在工業領域中,減少產品的碳足跡仍然存在巨大空間。關鍵在于,如何在供應鏈全流程以及不同的生產階段減少碳足跡?
對此,西門子以身作則,從自己的產品做起。
多年來,供應鏈全球化導致生產企業越來越難以判斷產品的碳排放量。產品的碳排放中超過90%產生于供應鏈流程,而這一流程中蘊藏著巨大的優化潛力。長遠來看,與一級供應商達成碳足跡透明化協議并不意味著企業就能夠真正了解產品生產的碳足跡,這在涉及多個供應商的情況下尤其如是。那么,我們如何才能貫穿供應鏈上下游,讓產品碳排放所產生的環境影響更加透明?一直以來,西門子謹慎思考這些問題,并從自己的產品入手開展研究。
改變,從我做起
貫穿供應鏈全流程,實現產品相關碳排放的透明化
在位于德國的西門子安貝格電子制造工廠,通過使用西門子能源管理、工業邊緣計算等方面的產品,我們幾乎完全確定了工廠內產生的所有與產品相關的碳排放數據,實現了碳足跡的透明化。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制定了針對性舉措,有效減少碳排放。過去4年,在未增加能源消耗的前提下,該工廠產量提高了140%。
每年,安貝格工廠約生產1700萬個SIMATIC系列產品,其中包括SIMATIC S7-1500控制器。我們希望全面追蹤這些產品所產生的碳足跡,并從去碳化角度探索優化的可能性。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我們發現這項工作的難度遠遠超出想象。不僅對我們自己,同時也對供應鏈上的其他公司而言,這項工作都需要大量投入。要想快速掌握產品的碳足跡,供應商之間的數據共享必不可少。這一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確保供應鏈上下游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由西門子開發的生態系統應運而生。
利用區塊鏈的加密機制,企業能夠將產品的可驗證證書和相關證明,連同其碳排放量數據一同發送給供應鏈上的下一家公司。這就確保生產企業能夠安全地從供應商獲得必要的產品數據,同時也能夠安全地將數據發送給客戶。在這種分布式分類賬技術的支持下,人們能夠生成并轉發包括碳足跡在內的真實產品數據,并避免數據被篡改。
為驗證這一概念的可行性,我們首先針對SIMATIC S7-1500產品開展了模擬試驗,并取得了成功!
西門子安貝格電子制造工廠
未來,這一生態系統將可運用于離散和流程行業,讓更多生產企業從中受益。值得注意的是,該生態系統雖然由西門子研發,但其運行卻可以獨立于西門子,由用戶自行管控。它將作為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信息平臺,支持各方進行企業層面的數據交換。我們希望每一家企業都能有效地確定其產品碳足跡,并通過模擬的方式發現供應鏈的減排潛能。
我們的目標是增強環保意識。畢竟,碳排放不只是數字而已。它在行業中屬于什么水平?偏高或偏低?什么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餐飲行業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對食材的追本溯源。既然如此,為什么工業企業不能效仿這一做法呢?更何況這么做能夠幫助我們減少碳排放,甚至實現碳補償!毋庸置疑,未來,終端消費者將在產品標簽上看到產品碳足跡的認證信息。為保持長遠競爭力,生產企業遲早都必須掌握其產品碳足跡的相關信息。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