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往前推幾年,市民可以看見抄表員架著梯子在街頭巷尾抄電表,如今,這一幕正在消逝。隨著威勝集團研制的智能電表走入千家萬戶,這種可自動計量、傳輸、繳費的電表,讓抄表員漸漸淡出歷史舞臺,讓位于高科技。
當機器取代人工,當制造邁向“智造”,當今社會更富現代感,生活也由此變得更便捷、更美好。
作為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專家,未來三年,威勝集團將投入1.59億元,進行計量、電氣、研究院等板塊的生產改造,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建設。
威勝集團的生產車間中機器人已經和人實現了人機協作
走進威勝集團生產車間,總裝線上的人車協作系統就印入眼簾。一邊是今年7月份剛投入使用的瑞森可機器人,一邊是工作人員,兩相協作,互不干擾。
“這是最新的八軸的機器人,名叫瑞森可。”威勝集團生產中心經理廖前忠介紹,自從瑞森可投入使用后,整個生產線的效率就提高了45%。
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助推威勝集團發展的新引擎,也是威勝集團四五規劃的重要戰略行動之一。2016年6月,由威勝集團牽頭申報的“電力裝備能源計量及控制產品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制造專項項目、“威勝集團智能電表及智能用電管理終端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經過項目評議與公示順利通過審核,一舉拿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6年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與“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威勝也是電表行業中唯一一家入選企業。
按照集團智能制造戰略方案,預計在未來三年時間內,充分利用長沙麓谷威勝科技園、湘潭九華電氣產業園的10萬平米生產場地,累計投資人民幣1.59億,涉及計量、電氣、研究院等板塊的生產改造、智能生產線/車間建設。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