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家住重慶南岸區康德國會山的張阿姨發現,家旁邊的生鮮菜市場不僅變得整潔明亮,而且還變得“智慧”。
這樣的智慧化市場,正陸續出現在居民身邊。
“今年內,中心城區各區都將高質量打造一個標準化智慧化示范菜市場。”商務委市場體系建設處副處長葉創表示,聚焦“我為群眾辦實事”,鼓勵和支持各市場主體,積極探索開展智慧菜市場建設,力爭在未來三年內建成,標準化、智慧化菜市場100家以上。
隨著新技能解鎖,場景的升級,重慶菜市場格局正發生怎樣的變化?
現場打探:
環境整潔有序 數據指導運營
“不會缺斤少兩,你看見小票上的二維碼沒?掃一掃,什么都清楚了。”
南岸區康德國會山“佰年供銷”智慧生鮮市場里,攤位規整有序,擺放著各色新鮮蔬菜、水果、肉類等。水果攤販田女士正在給市民介紹,在智慧生鮮市場里如何更了解自己所購買的產品。
上游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當田女士將水果放在智慧公平稱上時,其攤位上方擺放的一塊約15英寸的電子屏,同步顯示了稱重實時品名、實時重量、實時單價等信息。
不僅如此,記者現場體驗,在掃描小票上的二維碼后,還可進一步點擊相關按鍵,全面了解菜品信息。比如點擊“檢測結果”后,便能看見產品農殘檢測數據。相關負責人田愛民表示,改建的生鮮市場經營面積3000多平方米,全覆蓋配備智能溯源電子秤,消費者在每一筆交易時,都會獲得有追溯代碼的小票,一旦發現食品質量等安全問題和價格疑問時,消費者可憑打印小票進行消費維權。
另一面,智慧秤可以收集每天經營的大數據,引導商戶采購農產品。同時通過數據可視化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農產品價格、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一手數據,也為菜市場運營方提供決策依據。
案例樣本:
智慧菜場投資超400萬元
據記者了解,南岸區康德國會山生鮮市場的運營方為重慶供銷生鮮連鎖有限公司。
去年11月,投資450萬元,該公司對原傳統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一方面是硬件上的升級,包括弱電、消防、電梯、空調、給排水等,改變“臟亂差”環境;另一方面則是電子秤、信息展示牌、觸摸屏查詢機、人臉識別攝像頭、實時數據顯示屏等智慧設備以及農藥殘留檢驗設備、農產品檢驗室等成本支出。
天眼查數據顯示,重慶供銷生鮮連鎖有限公司,大股東為重慶市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市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獨資企業。
這樣一家頭部企業,著眼菜市場,花“重金“將傳統菜市升級為智慧市場,原因為何?
模式之變:
統采統配統檢切入生鮮賽道
“事實上,重慶市農產品集團正在打造第八家智慧菜市場,到明年上半年這個數據或增加至12家。”
田愛民表示,隨著市場交易漸成規模,將通過“統采統配統檢”的方式。即由集團向生鮮基地直接采購貨品,統一進行農產品的檢驗檢疫后,再向每個智慧市場的商戶統一配送供貨,有效降低商戶的進貨成本和市場的物價,最終形成“攤位自營、基地直采、集中配送”的供應方式,讓老百姓享受到購物的優惠和便利,也為政府指導農業生產提供大數據支持。
具體而言,運營方不再是只收租金的“房東”。攤戶通過市場統一的智慧系統進行收銀和菜品管理,每個攤位進出貨,運營方都能精確掌握。一旦發現違規經營便能及時處置。“比如有攤戶當天進貨50斤,實際卻賣了60斤,多出來的10斤肯定是隔夜菜,這也意味著商戶違反了誠信經營原則。”
除此之外,據內部人士透露,重慶市農產品集團正建設近萬方平方米的中央廚房,切入半成品凈菜賽道。“預計明年,市民便可頭天線上下單,第二天新鮮凈菜配送上門。”
建章立制:
政府補貼,鼓勵探索智慧菜市場
近日,市商務委發布消息,對建設期限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之間的標準化和智慧化菜市場示范創建項目,給予財政補貼和專業指導。目前,市商務委已制定出臺了《重慶市智慧菜場建設導引》,確保項目建設“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在未來三年內建成,標準化、智慧化菜市場100家以上。”
葉創表示,傳統老破舊菜市場臟亂差的環境,不便于老人購物,也不能吸引輕消費群體。城區菜市場標準化智慧化改造不僅是民心工程,也是適應市場發展新趨勢、推動傳統市場轉型升級。
據記者打探,目前已經不少本土實力企業入局智慧菜市場,投資額100萬~800萬不等。
行業競爭:
重慶“買菜”市場百家爭鳴
據了解,重慶已有永輝、華潤萬家、家樂福等商超品牌,還有盒馬鮮生、多多買菜、美團買菜等社區新零售。更多頭部巨頭爭相布局百姓身邊的生鮮市場,到家市場。
去年,社區區生鮮連鎖品牌“錢大媽”進軍重慶,一口氣簽下30處店面。通過分時段折扣、自營+加盟并舉布局,來勢洶洶。
今年5月20日,完成3.3億D+輪融資的叮咚買菜也正式入駐重慶,首批開設超20家前置倉,覆蓋渝北、江北、九龍坡、南岸及巴南等主要城區,為周邊3公里左右的消費者提供肉禽蛋、蔬菜水果、活魚活蝦等生鮮商品即時到家服務。
從模式看,叮咚采用“前置倉+即時到家”;永輝發力線上線下融合,推廣永輝生活?到家。日前永輝超市重慶區域正通過產品源頭直采的方式,試水倉儲店新業務模式探索;多多買菜則通過預售+站點自提的社區團購模式,收獲周邊消費者……
在如此競爭下,重慶本土智慧菜市場,又有哪些機會和挑戰?
縱深:
用好線下市場 差異化智慧升級
餐飲觀察人士劉然表示,一個溫度的城市可以容納更多的經濟樣本。
近年來,傳統菜市一直受互聯網擠壓,市場份額縮減,已經到了必須升級的階段。如今政府牽頭,不僅是引導、幫助菜販的一個有利途徑,也是切實增強周邊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時下雖然眾巨頭來到重慶布點“買菜”市場,從其核心邏輯看仍更多的是解決到家場景和效率問題,但菜品新鮮度上,一直被消費者詬病。
而原本就在百姓周圍的菜市場,天然就有信任基礎。通過智慧升級改造,線下場景變得更漂亮整潔。同時通過經營權集聚,上游可以實現重慶周邊產地直采,保證菜品新鮮度。在下游,鄰近菜市場或能形成整合優勢,統一管理,提高議價能力。劉然稱,另一方面,智慧菜市場有許多想象空間,不僅是生鮮買賣,作為社區情感的承載,它也是一個社交場所。可以將更多現代的元素引入菜市場,如豐富配套功能,引入特色餐飲、烘焙教室,舉辦社區活動等。讓智慧菜市場保持溫度,與其它互聯網模式區分開來,創新探索更多式用戶體驗。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