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的未來是什么?這是新工業人共同思考的話題。在26日下午舉行的雪浪云思“新工業人·新工廠·新工業夢”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顧佩華等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共敘暢談,掀起一場“頭腦風暴”。
“新工業夢”的實現離不開更有數字意識、數字智慧的“新工業人”,離不開擁有聰明大腦的“新工廠”。雪浪云思論壇由雪浪云發起,邀請到知名創新公司共同交流和探索工業智能數據和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的探索和實踐,為雪浪小鎮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起到了重要示范和引領作用。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安永(中國)、海爾卡奧斯、博世互聯工業事業部、雪浪云、數字化企業網等業界專家,從多維度解讀制造業數字化的融合創新之道。
雪浪數字中樞2.0,實現工業知識的規模效應
在雪浪云思論壇中,雪浪OS數字中樞系統2.0正式發布,該系統致力于打造未來新制造和新工業的中樞系統及基礎設施,實現工業知識的規模效應。
2018年,雪浪OS 1.0重磅推出。雪浪云從數據出發,基于企業的特點和需求,建設各個行業和場景的數據模型組件,同時聯合垂直行業伙伴基于“雪浪OS”開發各場景的工業智能APP。
雪浪云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顧毅博士指出,從2019年起,雪浪云參與了若干個數字孿生項目,在項目過程中,雪浪云充分踐行“數據是基礎、模型是核心、軟件是載體”的理念,同時也認識到模型在跨行業、跨企業的泛化能力至關重要,如何將基于機理的工業知識固化下來?是雪浪OS數字中樞系統2.0計劃的目標。
顧毅博士表示,“我們充分認識到工業知識才是模型最核心的部分,隨著雪浪OS數字中樞系統2.0計劃的發布,我們將以雪浪學院創新研究中心為依托,在院士們的指導下,與高校、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把停留在論文上的知識,把停留在老專家們腦子里面的知識搬到數字中樞系統上,并進一步規范化、管理好、運營好,以服務好整個工業領域。”
院士論道:數字孿生之“魂”和新制造人的培養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雪浪云思論壇上發表《制造過程的數字孿生》主題演講,他指出,數據是物理生命體的“血液”,數據及智能技術共同賦予了物理實體以“生命”,如果說數字孿生是智能裝備的“靈魂”,那么過程孿生則是數字孿生之“魂”。
新一代(數字時代)的制造,最鮮明的特點之一就是數字孿生。物理生命體是在“孕育”(即實體的設計開發過程)和服役過程(運行、使用)中伴隨其數字模型的物理實體(如產品或裝備);數字孿生體則是對服役或孕育過程中的“物理生命體”的數字化描述。
李培根院士指出,過程孿生可以體現在過程仿真、制造工藝過程以及系統運行過程等三個方面。首先是過程仿真。在數字孿生實現過程中,關鍵在于工業軟件,采用虛擬仿真技術建立的數字孿生模型,即為“基于仿真的數字孿生”。數字孿生的意義不是基于處理靜態問題。產品的運行過程都是動態的,只有對動態問題更深度認識并施予相應控制,這才是數字孿生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從應用角度來看,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建模與仿真不再是離線的、獨立的、特定階段存在的,而是可以與真實世界建立永久、實時、交互的鏈接。
制造工藝過程。產品在運行過程中所收集的各種數據成為其數字孿生體的一部分。在一個設備的運行過程中,通過對加工狀態、如工藝參數、生產環境數據的監控,建立狀態改變對于加工質量影響的數學分析模型,通過趨勢分析預測加工質量的異常,并能夠迅速采取措施,調整設備工藝參數,形成監控、分析、調整、優化的閉環,防止廢品、殘次品產生。
系統運行過程。李培根院士指出,要想釋放數字孿生的價值,整合數字孿生生態系統中的所有數據和模型就非常必要,其中就包括裝備系統運行過程的數據與模型,這也是數字孿生體與物理實體實現“共生”的關鍵。
李培根院士強調,前面提到所有的孿生,都離不開工業軟件的支撐,其中至關重要的是仿真軟件。基于仿真的數字孿生,不僅要在產品開發中認識產品工作的過程,還要認識工藝過程,以及系統運行過程。這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過程孿生”,從這個角度來說,過程孿生是數字孿生的“靈魂”。
新時代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迅速,人才培養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點之一。相對于傳統的工科人才,制造業數字化需要的是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而時代需要的人才不同,傳統教育模式、課程體系與新知識新技術也需要得到進一步升級。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顧佩華在主題演講《新制造人與新制造夢》中談到:“舊制造人怎么做新制造夢?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教學、科研、實踐等,不斷地探索新的制造業前沿”。
在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方面,顧佩華院士建議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能適應科技產業快速發展、具有創新能力等綜合素養的人才,來滿足智能制造領域的需求。新制造人除了要具備較高的智商和情商之外,還需注重毅力、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等能力的培養。
雪浪小鎮之“聚”與“變”
2021雪浪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發起成立了雪浪小鎮戰略咨詢委員會,由李培根院士擔任雪浪小鎮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楊華勇院士擔任委員會副主任,錢鋒院士、顧佩華院士擔任專家委員。
另外,雪浪小鎮還聘任李培根院士為雪浪學院創新研究中心院長。作為中國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基地,雪浪學院創新研究中心與雪浪云聯合主辦了優秀工業解決方案大賽,旨在挖掘實際工業現場中遇到的各類瓶頸問題,以需求為導向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在總決賽頒獎儀式上,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無錫市新一代電力電器、天能集團部品事業部的團隊斬獲了大賽一等獎。
如果說院士專家團隊的加盟為雪浪小鎮帶來了戰略與創新支撐,那么工業賽事的舉辦則為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的落地提供了試驗場,而這些只是雪浪小鎮“聚人”戰略的一個縮影。誠如王堅院士所言,雪浪小鎮是一個沒有院士工作站、但是院士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地方。
雪浪小鎮從發起之初,就得到了無錫市政府及長三角制造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如今,越來越多的行業大咖赴雪浪小鎮成為“榮譽鎮民”;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在雪浪小鎮質變騰飛,成為“鐵桿鎮民”;越來越多的海歸人才回雪浪小鎮擁抱夢想,成為“新銳鎮民”;越來越多投資機構的關注與青睞,為雪浪小鎮注入資本的活力;越來越多媒體的聚焦與報道,讓雪浪小鎮為更多人所知,與云棲小鎮、海納小鎮共筑長三角數字化產業發展的完整閉環。
可以說,正是有了“政產學研企金媒”的共同助力,為雪浪小鎮賦予了無限可能。截至目前,雪浪小鎮已聚集數百家數字化創新公司,其中最早從雪浪小鎮孵化出來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雪浪云,已成為中國工業數據領域的佼佼者。
三年來,雪浪小鎮快速崛起,逐漸發展成為工業互聯網思想傳播的載體、技術交流的平臺和人才培養的基地。李培根院士在圓桌對話分享他所觀察到的“變化”時談到,每次來到雪浪小鎮,看到雪浪云團隊都與不同的制造企業黏在一起,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而正是這些一點一滴的積累,踐行著“從制造業中來,到制造業中去”的量變到質變。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