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藍皮書》日前在上海發布。《藍皮書》顯示,近三年來,全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有望突破萬億元,與實體經濟相關的市場規模超過20萬億元。
伴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算法模型、 AI芯片等軟硬件信息技術成為傳統產業向數智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推動城市交通、金融、教育、制造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在當前的發展形勢下,人工智能呈現出四大發展新趨勢:第一, AI芯片憑借其性能優勢,對數據中心業務進行跨界加碼;第二,人工智能技術層開始向下、向下擴展業務;第三, AI+醫療的多個賽道發展有望加速;第四,制造數字化進程加快,“AI+制造”潛力得到釋放。
從《2021年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藍皮書》發布以及近期舉辦的2021中關村論壇新技術新產品首發與推介大會的“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專場”活動上,多項新技術新產品集中亮相而言,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之根本離不開底層編程文本技術的支撐,而底層編程文本這項技術目前基本是由歐美大公司所壟斷。日前,由國內企業上海弗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高級文本編輯器 PNEdit正式上線。
未來幾年,中國的主要工作重點是補齊基礎層缺陷,特別是致力于突破智能芯片、文本編輯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中國有望更快實現人工智能的全產業鏈布局,更快實現人工智能的全產業鏈布局,更快實現人工智能的全產業鏈布局。
《藍皮書》的發布,促進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商品化和產業化進程的加速,同時,幫助開發者更好地利用 PNEdit、國芯GX8010等自主科技產品,使人工智能的商業價值更具價值,同時也會惠及更多普通民眾。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