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這短暫的人生旅途中。即使健壯如牛,難免也會遭受疾病的纏繞。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這其實還是得益于我國目前先進的醫療設備,能夠將病毒或者細菌扼殺在最初的苗頭。
最近,我國成功突破了美國壟斷二十年的醫療設備,并且據說價格還降到“白菜價”,那么,我國這個醫療設備究竟是什么呢?這項設備突破后對于我國又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我國醫療設備現狀
要想了解這臺醫療設備對于我國的影響和意義。那么就需要了解一下我國醫療設備的發展現狀。我國雖然自詡是制造業強國,但是,實事求是地說,在一些高端科技方面,我國還是未能實現百分百國產。
就拿醫療設備中最常見的呼吸機來說吧,目前國內市場基本上都依賴荷蘭進口。就算是國產呼吸機,傳感器、芯片等不少零部件都依賴于美國、德國等國家進口。總的來說,我國醫療設備基本上,高端設備依舊是目前我國的短板。
但是,這樣的情況可能很快就要成為歷史,因為,我國成功突破了一項被美國壟斷二十年的醫療設備。這臺設備就是智能醫療機器人。
國產醫療設備取得重大突破
其實,最初智能醫療機器人也是依賴國外進口的。我國第一批智能醫療機器人應該要追溯到2014年。當初主要引進的還是外科手術醫療機器人。之所以引進這款機器人,似乎有點試水的意思。畢竟外科手術會比內科手術的難度低一點。
再加上,當初引進這批先進的醫療機器人時,并沒有馬上投放到發達城市的一甲或者二甲醫院。而是直接投放到三甲醫院,這似乎也能說明當初這個舉動或許僅僅只是試水。
然而,這種醫療機器人屬于高端科技,在價格方面自然也是不菲的。就拿我國從美國進口的達芬奇機器人來說,到目前為止,我國總共進口了兩百多臺,每臺大概都要兩千萬元。加上這些醫療設備如果出現問題或者后期需要保養的話,還要專門請美國專家到我國解決。
這樣一來,據說每年的維護費就高達150萬元。可能因為這是高端科技,加上也能帶來豐厚的經濟利潤。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于這項技術的核心可以說是諱莫如深。但是,作為制造業強國,豈能被這樣的困難阻擋住自己前進的腳步。
自從二十一世紀初,天津大學的王樹新教授就帶著自己的科研團隊,展開對于這項高端醫療手術機器人的研究。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過不斷的攻關中,我國首款手術機器人,也就是妙手機器人橫空出世。目前這臺機器人系統已經升級到“妙手S”系統。
這臺妙手機器人的功能和國外智能醫療機器人相比可是絲毫不遜色,身上目前就有四十多項專利,還能加入5G,實現遠程操縱。
這臺妙手機器人的功能究竟有多強勁呢?根據科技日報報道,曾經有醫生嘗試過遠程操縱機器縫合脆弱的雞蛋膜。目前預計今年年底就會走入市場。
那么,隨著這個智能醫療機器人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的當下,對于我國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國產醫療設備取得突破對于我國的影響
首先,增加我國經濟收入。我國在智能醫療機器人上面,花費了整整幾十年的光陰,根據科技日報報道表示今年年底可能會上市。這個消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的話,正好也說明了我國智能醫療機器人已經發展得十分完善了。
如果真的成為現實,那么將會大大增加我國的經濟收入,畢竟全球目前能生產這種醫療機器人的國家還是鳳毛麟角的。
其次,能減輕我國財政壓力。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高端醫療手術機器人一旦投入使用的話,只需要花費大概三千元。這和美國達芬奇機器人,這種動輒百萬元的機器人,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如果未來我國這個智能醫療手術機器人能夠量產面世,那么我國每年就可以減少大量的經濟開支。并且將這些經濟開支用到更重要的地方。
最后,在未來的社會里,科技會越來越發達,醫療機器又豈會置身事外。如今,我國及早突破了這項高端醫療設備。能夠防止我國再像目前的呼吸器一樣,被外國“卡脖子”,核心零件還要依靠進口的情況。只有攻克這樣技術,才能得到獨立自主,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總結
整整二十年的光陰,在今年年底,終于即將迎來了高端醫療手術機器人的面世。隨著妙手機器人市場化規模的擴大,想必未來也一定能為我國十幾億人口實現妙手回春。
當然,即使有這個機器人,我們也不能驕傲自大。畢竟高端醫療設備依舊是我國的短板,我國企業還需要繼續攻堅克難,只有將更多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國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才能真正沖破外國的壟斷。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