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術以及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讓手機在功能性上有了顯著的飛躍,手機也因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如今,我們出門在外,手機強大的功能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便利,甚至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錢包等原本出門的“必需品”。但是即便如此有一樣部件依舊限制著手機的發展——電池。
盡管電池的基本結構在很久以前就確立了下來,盡管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鋰電池就開始大規模地在電子產品中被運用起來,但是電池產業在近些年的發展卻并不理想。甚至從電池壽命到能耗比,如今想要獲得更多的電量,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依舊是增加電池容量。電池也成為了限制包括手機在內體積、重量、使用壽命、低溫或高溫環境下正常使用的關鍵因素之一。此外,鋰電池還有一個問題,那便是成本。盡管對于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這類的電子產品來說,鋰電池的體積帶來的成本差異對比其中涉及到的精密元器件,尤其是芯片的加工成本來說,并不明顯當時如果未來對于電量的需求繼續增長,那么其中涉及到的成本提升,反映到售價上也多半會引起消費者不滿、
顯然,電池技術需要改變了。盡管,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說,鋰電池依舊是儲能電池的主流產品之一,并且即便技術更新了估計還會占據市場很長一段時間,但是至少從目前各國的科研計劃來看,鋰電池已經被“盯上”了。
目前市面上針對電池的研究方向大致有兩個,一個是更清潔且能源儲備更豐富的鈉電池,另一個是電子儲備能力更強的鎂離子電池和鋅離子電池。當然,目前這兩種電池仍處于研發階段,并且鈉電池已經有明確的理論依據證明它無法與鋰電池直接競爭。
鈉電池雖然原材料儲備豐富,并且更加環保,但是其儲電能力有限,同時因為鈉離子體積更大,因此制成電池后體積也難縮減,因此鈉離子其實更有希望取代鉛蓄電池而非鋰電池。因此鋰電池替代品的市場競爭便順勢集中在了鎂離子電池和鋅離子電池的技術研發上。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尚且沒有一個國家真正的在鎂離子電池和鋅離子電池商品化上獲得直接成果,其中原因與電解液業績電極材料有直接聯系。不過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已經有數個國家的科研團隊,實現了鎂離子電池的制作以及充放電實驗,只是,這個樣品還存在許多問題。
而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哪個國家能夠率先將鎂離子電池或鋅離子電池實現商品化,那么這個國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能源方面會占據一定的技術優勢,并且這個優勢對于科技類產品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這場圍繞鋰電池替代品展開的科研浪潮,其實潛移默化地在推動一場圍繞儲能產品甚至能源儲備展開的科研競爭。
不過無論結果為何,如果相關替代品被成功研發,對于未來人類生活以及相關的可持續發展計劃,都有很重要的價值。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