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六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主題正式公布。大會組委會結合數據中心產業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發展現狀及走勢,綜合考量數據中心產業政策影響、規劃設計、建設布局、投融資、技術創新應用等多個維度,最終將大會主題鎖定為“能源、算力、數字化”。
數字化催生更多基礎設施新需求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這是我國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作出的戰略部署,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我國數字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數字技術被運用于千行百業,各類社會生產活動都可以生成可記錄、可存儲、可交換的數據信息。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數據在不同主體間流動、對接和融合,使得實體經濟迸發出全新的活力,面貌煥然一新。
未來我國對于數據處理效率、數據處理能力、數據處理智能化水平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要實現產業數字化長遠目標,就需要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先進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這也催生出更多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相應解決方案的新需求。
算力規劃影響數據中心建設布局
數據中心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數據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是新基建中的“地基”。
2020年,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型基礎設施范圍,提出建設以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在此背景下,各區域積極響應政策,爭先加大對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布局,以期帶動區域經濟及產業結構的快速迭代發展。
2021年《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明確提出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促進數據要素流通應用,實現數據中心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方案》,我國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這8個樞紐節點,將作為我國算力網絡的骨干連接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開展數據中心與網絡、云計算、大數據之間的協同建設,并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支點,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
這將深遠影響國內數據中心的規劃、布局和建設。
能源結構優化是數據中心綠色發展的最終路徑
綠色發展是數據中心繞不開的話題。耗能過高,一直都是數據中心運營中的痛點。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未來我國將實施數據中心高質量發展工程,將鼓勵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應用液冷、水冷等高效制冷方案,直流供電、高壓配電、分布式供電等高效供配電方案,應用模塊化機房、高效能比 IT 設備等,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水平建設綠色數據中心。
同時,會積極推廣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使用,加快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數據中心開展節能和綠色化改造,鼓勵數據中心運營方加強內部能耗數據監測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也就是說,數據中心能否成功節能降碳,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終還是要看能源的使用情況。數據中心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能源結構的持續優化和改進。
一年一度IDCC,今年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的主題鎖定為“能源、算力、數字化”。產業上下游將齊聚一堂,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分享討論,共同為接下來國內數據中心產業的發展梳理思路,奠定基調。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