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召開的2016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表示,移動通信網絡與物聯網發展相輔相成,隨著4G形成全面的網絡覆蓋以及向5G的演進,加之NB-IoT、eMTC的逐步成熟,將迎來物聯網真正發展的好時機。未來物聯網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后續5G構建的網絡能力將可對接和滿足。
物聯網迎來好時機 應大力推進NB-IoT產業化
5G是ICT領域的又一場蟠桃大會,產業鏈各方圍繞5G均在積極備戰。隨著4G LTE包括5G成為未來物聯網最主要的連接支撐技術,如何達成萬物互聯的愿景呢?
對此楊驊表示,回望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演變軌跡,和市場的需求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潛在的需求可促進技術的發展,但當網絡尚不具備一定能力的時候,需求激發不出來。當網絡與終端具備了一定能力以后,才會激發潛在需求的規模爆發,并促使新的潛在需求朦朧出現,進而進一步牽引新一輪的技術發展。從2G的短信、3G的Flash和小視頻、4G的隨時隨地上網等發展即可看出網絡能力與需求是彼此匹配的,而物聯網的需求跟移動通信網絡的需求與發展類似。
楊驊進一步分析說,物聯網的啟動已有多年,但前些年不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個好時機。物聯網發展需要具備兩大關鍵性條件:一是要有完整的標準和網絡體系,物要在一定范圍內互聯移動,就要有好的網絡覆蓋以支撐它的互聯與移動。隨著4G形成全面的網絡覆蓋之后,再在這一基礎上推出NB-IoT、eMTC等這些物聯網技術,才能在已有的4G網絡基礎上形成真正支撐這一市場需求全覆蓋網絡,滿足物聯網高可靠、低速率、低功耗等需求。而在此之前的一些物聯網技術尚不具備這種全覆蓋的條件。二是安全性。移動通信網絡天然對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有QOS的保障機制,再加上行業安全機制的要求來保障其安全性,物的互聯才有了可靠的安全保障,物聯網才具備了大規模發展的條件。而此前的一些技術尚不具備這種安全性保障的條件。因此,目前網絡技術具備了支撐物聯網高速發展的條件。
同時,楊驊強調,單一的NB-IoT不能解決所有物聯的需求,NB-IoT是基于LTE網絡的物聯網技術的一個分支,由于其低速、低功耗等特點,它更適合于對數據傳輸要求不高的狀態監測類物聯的需求。而對有交互需求的物聯,由于其對速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其更適合可保障交互類的應用需求的eMTC技術。這兩種技術均可在LTE網絡中分出一個時隙來保證。優勢在于移動通信網絡有多大,物聯網覆蓋就有多大,不需要客戶單獨去建網,這對物聯網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建網的成本。隨著NB-IoT、eMTC的成熟,將是物聯網真正發展的好時機。而且,未來物聯網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不單是連接通信需求,還有更多的智能化需求,后續5G構建的網絡能力將可對接和滿足。
因而,在這一階段,業界應著力推進4G演進中NB-IoT與eMTC的產業化和應用推廣,為5G更大范圍的萬物互聯奠定基礎。楊驊認為,這需要一是在技術應用的模式上探索;二是與行業建立起互聯的關系和產業鏈的融合,從而為5G大規模開展創造條件。TD聯盟也在這些方面加緊部署,一方面積極推動NB-IoT與eMTC產業化工作,包括芯片、模組和測試;另一方面加強與垂直行業共同開展融合物聯網的應用研究,相關的標準制定、開發驗證應是通信行業與各垂直行業共同推動,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5G面臨多重挑戰 TDD多項技術將成5G標準
5G已然漸行漸近,但5G帶來的挑戰也如影隨形。楊驊指出,一是5G的技術挑戰,因為要在高帶寬的情況下往高頻段發展,同時搭配低頻段,但高頻段會成為高熱點、大數據的主流頻段,這本身就是一大挑戰。此外,超密集組網如何在保證網絡高效的同時減少互相之間的干擾,這極具挑戰性。此外,大規模智能天線、新空口、新型多址技術等都需進一步攻關。二是產品開發的挑戰。因5G對應的三大場景,在高低頻差距那么大的情況下,開發的產品如何滿足兩種或三種需求,這都需要持續努力。三是建網的挑戰。這其間既有大量技術方案的問題,也有工程實現的問題,也有大量和當地協調的問題,挑戰巨大。
從部署來看,未來的5G全球期望統一成一個標準,不再有FDD和TDD之分,未來的5G以哪一演進技術為主?楊驊表示,從現在各國首選評估出來的一些技術來看,大部分都是基于TDD特性的技術。比如大規模智能天線,因大規模的智能天線性能能夠滿足未來5G標準的需求,這一技術下一步應該會進入標準體系,這已成為共識。又比如在密集組網上,因為需要大量的小基站支持,這種方式才能形成一定的組網密度,相比較FDD模式而言,TDD模式的效率會更好,這個技術下一步也會進入到標準體系中。當然也有如新型多址技術的選擇,華為、中興、大唐都提出了方案,下一步會做進一步的測試,最終會在測試結果和仿真結果綜合評判基礎上,選定一個多址技術最終推薦到5G標準體系當中。
楊驊同時指出,單技術可行只是第一步,明年上半年將做多技術集成的測試,因為單一技術可能效率很高,但是將幾個技術融合在一起時可能相互之間影響,因而需要在大規模智能天線、密集組網的情況下,甚至加上低時延、高可靠等要求在一起,看技術是否還可行。待多技術集成測試整體結束后,才會最終出結果。聯盟也計劃將在2018年與各方共同努力正式提出標準的解決方案。
行業+5G深度融合 助力大規模應用
從目前TD-LTE的部署來看,目前全球已經有82個商業網絡實際在運營,還有100多個網絡屬于一部分是實驗,一部分是在建設過程當中,全球的用戶已經達到了48%左右。楊驊指出,下一步會加快海外的推廣工作,結合運營商的實際需求來探討實現不同的組網方案和商業模式讓TD-LTE在全球范圍的應用更加廣泛。
隨著移動互聯網+概念的深入,TD聯盟也在著力尋求落地的途徑。楊驊認為,未來移動互聯網+是通信行業的產業鏈和不同行業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比如電力行業,并不是提供一個通信模塊、傳一些數據就可以了,而是從發電到配電再到輸電的整個過程需要信息化和智能化能力的整體提升,不是單一廠家就能解決的,因而需要完整的產業鏈配套進行合作形成整體的解決方案,提升效率。
因而,TD聯盟已著手組織企業在電力、軌道交通、醫療等行業在TD-LTE、NB-IoT、eMTC等技術層面開展合作,希望通過這些合作試點能夠總結出一些技術方案和規范,最終和行業共同來認定和行業結合的技術規范,共同發布,便于行業推廣。在這一過程中,楊驊特意提到,我們也希望不同的行業能提出需求,我們將全力配合。互聯網+一定是行業+我們,不是我們+互聯網,只有行業提出需求,未來的融合才能做得更好。
“我們希望在向5G邁進時,這些行業能夠參與到5G技術和標準的研究當中。萬物互聯是未來5G主要的一個愿景,不是通信商做了外場試驗手機能通就OK的,這需要各個行業深度融合進來,在5G標準的制定、試驗過程就參與進來,一旦試驗成功就能夠大規模地使用。” 楊驊最后強調說。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