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儀器設備是推動區域科技進步和產業技術創新的基礎保障和重要支撐。今年,海寧市率先搭建科研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庫,加快推動科研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有效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持續促進產教研融合發展。12月,我市公布第一批開放共享的科研儀器設備信息,包含各類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總計130余臺,設備覆蓋半導體、特種裝備、生命健康等多個產業領域,總價值達1.3億元。
高端的設備源自優秀的平臺。截至目前,我市共成功引育落地10大優秀科研創新平臺,包括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省特科院研海寧基地以及8大校地合作共建平臺。其中與中科院微電子所、半導體研究所共建海寧集成電路、先進半導體研究院等兩大泛半導體產業科研平臺,與浙江大學共建生物電子、再生醫學材料、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三大生命健康產業科研平臺,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蘇州大學分別共建電子信息和新材料領域兩大科研平臺。同時在國際校區內重點打造浙大國際聯合創新中心,落戶功能高分子國際研究中心、先進電氣國際研究中心等一批國際研究平臺。
資源的整合需要政策的引導。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實施意見》,我市召集全市范圍內10家高端科研平臺召開產研融合座談會,充分了解各科研院所工作進展,對下一步儀器開放共享工作進行了介紹。12月,公布第一批開放共享的科研儀器設備信息,設備總量達136臺,總價值達1.3億元,設備研究領域涉及半導體、特種裝備、生命健康等多個產業。
目前,我市浙江信測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已經與國際校區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聯合學院達成深度合作,利用學院實驗室科研設備資源共建“信測通信電磁兼容實驗室”,可開展5G通信、車聯網、電磁場校準等領域科研檢測創新活動,有效降低企業研發檢測成本,激發創新活力。
未來,我市將進一步擴充更新資源庫內儀器設備信息清單,謀劃建立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范、功能完備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完善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制度、標準和機制,全力建設杭海城際科創走廊,打造杭州灣北翼前沿科創樞紐,充分發揮我市高端科研創新平臺在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強力引擎作用。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