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在雄安成立新能源公司,開展氫能產業鏈建設
所屬頻道:新聞中心
2021年12月10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昨日在雄安新區正式注冊成立。
這也是繼5月10日中央企業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支持雄安新區發展暨央地合作座談會后部分央企子公司落戶雄安之后,又一央企子公司落戶雄安新區。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已在雄安新區設立子公司、分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100余家,在參與雄安新區啟動區建設和起步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
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出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重要舉措,將服務雄安新區氫能產業發展。
據悉,該公司主要開展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加氫站運營、氫氣儲運、氫氣管道建設運營、氫能科技研發等業務,遠期還將規劃修建氫氣管道、探索布局液氫產業。
此外,該公司除負責雄安氫能產業鏈建設相關業務以外,還將協助新區搭建氫能科技綜合服務平臺,引入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等高端高新產業和科研院所,打造雄安新區氫能示范應用場景,構建新區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補的能源體系,助力雄安新區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
一邊自己設立子公司服務千年大計雄安新區打造氫能示范應用場景,另一邊與國外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共繪綠氫發展藍圖。
2021年12月9日消息,中國石化資本公司發起設立的恩澤基金與康明斯按50:50比例共同出資并于中國境內設立合資公司——康明斯恩澤(廣東)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佛山市政府簽署落地協議。
2018年7月,中國石化資本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揭牌,這也是首家在雄安新區落戶的央企資本投資運營平臺。
據介紹,合資公司將領先的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在中國進行本地化產品開發、生產和銷售,以水電解技術加可再生能源制氫科技,共同推進綠色制氫方案的發展,突破可再生能源發展瓶頸。
合資公司所在地佛山南海區仙湖氫谷,是國內首批支持和發展氫工業的地區之一,獲批建設國內唯一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并通過驗收。園區致力打造領先的自主氫能技術先行地、高端氫能產業集聚區和先進氫能社會示范區,成為中國氫能產業商業化創新發展的引領區。
據悉,合資公司產線將生產康明斯HyLYZER系列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設備, 一期年產500兆瓦能力將于2022年建成并實現量產,后續產能可根據市場需求擴大到吉瓦(1000兆瓦)級。
同時,還將為制氫市場提供多種產品系統解決方案,應用于加氫站及工業制氫等多元化應用場景。通過技術引進、研發到產業化,讓綠氫變得“用得起、用得到”,助力綠氫成為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在工業、交通等各領域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
康明斯副總裁、康明斯中國董事長石內森表示,康明斯在中國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是其與行業里的領先者建立了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該合資公司必將是新征程的起點。
說中國石化是行業里的領先者一點也不為過,其公司目前年產氫氣約390萬噸,占全國氫氣產量
中國石化不止一次對外表示將致力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引領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并且 “十四五”期間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業務。
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曾公開表示,中國石化“十四五”期間發展氫能產業的總體思路是——
推進加氫站建設及油氫合建站建設,計劃在全國規劃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
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規劃累計綠氫產量超百萬噸,打造全國最大規模的氫氣制備、儲運及加注網絡;
化領域,促進煉化企業轉型脫碳,實現煉化行業綠氫利用規模全國最大。
目前建設,已在加氫站、制氫技術、氫燃料電池、儲氫材料等多個領域取得突破。
今年11月
今年9月,服務2022北京冬奧會的4座加氫站已經投入運營,在全國已累計建成加氫站38座。
同時,中國石化有3萬座加油站銷售網絡,具備發展氫能交通的產業基礎和先發優勢,到2025年,中國石化計劃建成油氫合建站、加氫站1000座。
中國石化以及其他中國公司在綠氫方面的探索為全球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做出了表率,中國石化集團全力實現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也給更多的石油石化公司做了示范,也在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綠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鮮亮標志。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發展智慧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不竭動力,也為開創全球綠色發展新格局提供重要牽引力。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