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園覆蓋免費5GWi-Fi,2公里長的全塑膠智慧跑道,互動游戲大屏搬到小廣場,還能驚喜發現“獅子”和“大象”在草地上散步……昨日,伴隨常青路和江達路上的圍擋全部拆除,自2019年12月28日起全面提升、歷時732天改造的常青公園,以武漢首座5G公園的面貌,正式重開。
■?“特別喜歡這里的水幕秋千”
在江達路附近工作的熊小姐,每天從地鐵7號線園博園站E出口出來,都會經過常青公園。過去兩年,嚴實的藍色圍擋里,只依稀可見忙忙碌碌的機械臂,聽見轟轟鳴鳴的作業聲。這日午休餐后,她走在熟悉的道路上,乍然發覺藍色圍擋不見蹤影,街道與園路渾然相連,不知不覺間,已步入沒有圍墻的常青公園。
常青公園的市民園長程榮芳,在開園這天身著標志性的藍馬甲為游客提供志愿服務。她告訴熊小姐,重新開放的常青公園已升級為5G公園,不但可以連接公園內的5GWi-Fi免費上網,還能通過“常青公園”小程序,輕輕松松實現一部手機游公園。
昨日天氣晴,實時溫度8攝氏度,PM2.5指數67,空氣質量良好,實時在園人數231人,剩余車位107個……點開手機微信進入常青公園小程序,游園指數一目了然。公園電子導覽地圖、AR動物園、AR游戲體驗區域、AI智慧步道數據、水幕秋千等特色娛樂項目,以及網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等運動場地的占用情況,清晰明了。
“年輕人喜歡去奶茶店咖啡館蹭Wi-Fi,網上調侃這叫氛圍組,現在公園也有5GWi-Fi了,估摸著也會迎來一波氛圍組。”熊小姐對這個貼心細節很滿意,她還特別喜歡水幕秋千,“在擔心被淋濕與每次都幸運地闖過水簾之間來回晃蕩,很刺激,有點好玩。公園里的運動場館也很多,特別適合下班后跟同事們約球。”
公園里的跑道也較傳統公園有了較大提升,湖藍色的健康跑道不只是更能保護膝蓋的全塑膠鋪成,而且有“智慧”。常青公園管理處主任連建輝介紹,從公園北面入口經人才長廊抵達健康跑道,棟梁閣一左一右各設一根智能人臉識別桿,在運動信息顯示屏上成功注冊的游客,都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記錄跑步成績。“不光可以看到個人成績,整個公園的注冊者還能形成排行榜。”連建輝說,“約上三五好友來測速,或者孩子們互相比拼,跑步這項運動也可以玩得很有趣,很有社交感。”
■?為保留原有大樹多次調整設計方案
常青公園的前身本是江漢苗圃,1998年建成16萬平方米的公園,此番升級之后,公園擴展到20萬平方米。原本僅以花卉專類園和園路劃分的公園格局,在升級之后整體可見山、水、林、湖、草的多種生態形式,又與武漢提出高質量打造濕地花城名片、提升城市生態品質的理念契合一致。
作為翻新公園,雖有不少新植樹木,但放眼望去,常青公園時時能見大樹,樹頂還掛著老舊的鳥窩,鳥鳴啾啾。江漢區園林局負責人表示,這次改造尤其重視保留園內原有大樹,多次為此調整設計方案,共留下920株,后又引進雞爪槭、橄欖樹、紫薇樹等名貴樹木,“大樹是生態財富,也承載人們的鄉愁”。
從棧道下至鏡湖,2萬平方米的生態濕地區已完成“水下森林”系統構建,利用水生植物、魚類、微生物等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水體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使水體水質得到改善并長期保持,水質透明度達到1.5米以上。
這片生態濕地也有5G智能。在傳統公園,游客常常見到工人撐一艘小舟手動清理湖面多余水草及垃圾,但在這里,只見一艘智慧無人船在水面忙碌著。連建輝介紹,通過5G智慧園林云平臺,公園管理人員能實時監控生態濕地情況和智慧無人船的工作情況,它的巡查速度及覆蓋面積是人工巡檢的5倍以上,若是電量告急,還會游回岸邊充電處給自己充電。
■?練太極拳有新潮互動屏
熊義昌是附近一帶的太極拳領隊老師,他和伙伴們在常青公園打了20多年太極拳,閉園兩年期間,天天盼著公園重開。看著原本熟悉的公園煥然一新,他很激動:“環境比以前更好了,廣場也比以前更開闊。”
廣場上還設置了VR太極互動屏,熊師傅評價:“這個屏里的太極動作比我們平時練的要簡化一些,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可以體驗一下新奇,更重要的還是年輕人能通過這種新潮的裝置接觸太極這項傳統運動,這讓我很高興。”
66歲的胡樹生,也帶著自己的數十盆景回到了常青公園,在公園西邊,江漢區園林局與江漢區花卉盆景奇石協會共建的盆景園已擺滿百余盆景。
公園里留下的傳統還有一處“戲碼頭”,生旦凈末丑的臉譜涂鴉營造氛圍,將服務于周邊戲曲愛好者。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