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中國鑄造協會與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CSTM)舉行座談會并簽署團體標準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精神,貫徹落實“夯實標準化發展基礎,推動標準化改革創新”要求,牢記“鑄造強國”歷史使命,積極提升我國鑄造行業實驗室檢測能力水平,完善行業實驗室檢驗檢測標準體系,加快推動鑄造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鑄造協會會長張立波,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理事長王臣出席簽約儀式并講話。中國鑄造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志勇和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秘書長范弘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
中國鑄造協會專務兼常務副秘書長王東生、副秘書長馬宏儒、文化傳媒部副部長張楊、行業發展部部長助理吳仁貴、中鑄協標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喬世杰,鋼研納克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楊植崗,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副秘書長王蓬、秘書處主任王洋、培訓中心副主任高文工,鋼研納克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鑄協實驗室與檢測技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張秀鑫、北京儀器分公司副總經理于兆斌、市場部副主任胡少成、市場部綜合部主任/中鑄協實驗室與檢測技術工作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趙云更等參加座談并出席簽約儀式。
張立波會長在致辭中指出,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團體標準化進程與國外的差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中明確,到2035年,結構優化、先進合理、國際兼容的標準體系要更加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管理體制要更加完善,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格局要全面形成。標準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是我國經濟國際化發展的前沿陣地。他強調,中鑄協和中關村材料試驗聯盟有著共同的目標,唯有精誠團結,和衷共濟才能撥開迷霧攻克難關。這次戰略合作是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是再創輝煌的新起點。
王臣理事長在致辭中指出,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了二元化的標準結構,確定了要充分利用市場化標準,推進科技創新轉化、提升產業標準化能力,實現國家高質量發展。標準化專家和團體都在積極推進《綱要》的落實,在這個大背景下,中鑄協和CSTM在標準化上展開戰略合作意義重大。他表示,CSTM與中鑄協攜手合作,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能夠實現《綱要》中期望的通過市場需求、技術創新,推動團體標準的建設,共同為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會前,張志勇秘書長和王洋主任分別就各單位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
中國鑄造協會成立于1986年,是民政部評估為“5A”級的全國性行業協會,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中鑄協秘書處為常設機構,下設53個分支機構,2個全資子公司、2個國內辦事處、4個海外聯絡處。現有專兼職工作人員150余人,另聘有專家顧問及行業工作志愿者1000余人。中鑄協是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主席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單位、中國機械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團體標準化發展聯盟副主席單位、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副董事長單位、中國工業攝影協會副主席單位。中鑄協還是亞洲鑄造業聯合會和金磚國家鑄造業聯合會輪值會長單位和秘書處掛靠單位,“一帶一路”工商協會聯盟鑄造業工作委員會和亞洲鑄造技術史學會中國分會秘書處掛靠單位。設立在中鑄協的還有國家開放大學鑄造學院,機械工業技能鑒定中心鑄造分中心,機械工業理化檢驗人員技術培訓和能力評價委員會鑄造行業培訓辦公室等。
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于2016年12月22日,在國家標準委、工信部、中國工程院、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的支持下成立,CSTM與專家委員會由徐匡迪院士擔任名譽主席,干勇院士擔任主席,委員由36位院士組成。目前共發布標準300余項,立項標準800余項。
張立波會長、張志勇秘書長、王臣理事長、范弘秘書長共同鑒證了《鑄造實驗室能力評價規范》雙編號團體標準項目的啟動。為貫徹《鑄造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精神,推動落實關于“推進并實施精益化管理,制定不同鑄造工藝生產過程關鍵工藝參數檢測以及生產全流程質量能力評價標準,進一步提高鑄件的可靠性、性能一致性和質量穩定性。到2025年,重點建設10個以上的行業檢測試驗中心”的要求,中鑄協聯合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聯合啟動了《鑄造實驗室能力評價規范》標準制定項目,該標準將作為鑄造行業實驗室建設和評價的指導性文件,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