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全市“智改數轉”項目超8000個,到2025年要超1.5萬個。這是常州市提出的未來三年工業企業“智改數轉”行動目標。
作為一座建構在制造業“磐石”之上的城市,眼下,常州正以“革新制造,‘智改數轉’是必答題”的定力,推動全市工業企業更好地“邁開步”。
“智改數轉”,提速再進階
如何理解“智改數轉”帶來的這場革新?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經濟學院院長宋衛說,“智改”主要指硬件改造投入,如企業通過裝備升級、產線智能化改造,實現機器換人,使企業產能提高,成本下降,獲得更大的收益提升空間;“數轉”更側重于系統的集成應用,將獲取的各類生產經營數據價值最大化,通過建設一套人機協同的數字化流程體系,更好地用數據決策、引導企業經營活動。
“‘智改數轉’其實就是硬件智能化改造和軟件集成應用的疊加,通過整個組織再造、流程再造和數字化導入,促使企業改變發展方式、煥發新能量。”宋衛認為,這跟早期提出的工業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核心是一致的。工業信息化就是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5G、物聯網、互聯網等各種新興技術去改造傳統制造業,讓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高品牌溢價能力邁進,向產業鏈的中高端邁進。
事實上,在常州加快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計劃之前的數年里,常州市各級政府部門自上而下,無一不把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其中,常州市通過智造車間、智能工廠的“點”上開花,工業互聯網平臺“線”上發力,智能制造示范區“面”上布局,立足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以具備智能制造、工業互聯、協同創新、數字賦能等特征的全市工業園區或是集中區為抓手,推進全市智能制造全“鏈”提升,夯實“國際化智造名城”的地基。截至目前,常州市已累計創建省級智能工廠4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165個,列全省第三位,市級智能工廠11家、市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83個、市級智能車間346個,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3家、省級“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基地3家。
“未來以開放和數字化轉型為導向,打造全球產業優勢區域,必須突出產業的優勢。‘智改數轉’正好締造了這種優勢,讓常州制造業建立自身的新壁壘,從而使整個優勢產業立于全球頭部地位。”市工信局局長嚴德群表示。
“燈塔工廠”,引領“改轉”方向
“智改數轉”,主體在企業。
采訪中,一些企業表示,數字化新趨勢倒逼企業進入爭分奪秒的數字化轉型,原因很簡單,昔日那種單純的人員管理排單、簡單排程生產模式,愈來愈滿足不了當下的生產需求。 常州市出臺的行動計劃,轉型目標明確,政策誠意滿滿,“真金白銀”大力推動,企業“改轉”緊迫感十足,但也面臨如何“邁開步”的現實問題。
首先是為企業把好脈會好診,通過龍頭標桿示范作用等方式,激發企業“改轉”的意愿。
據了解,常州市正積極籌建完善市級診斷服務管理平臺、專家庫,每年免費診斷企業將超3000家。市電子裝備協會、企業信息化協會、首席信息官俱樂部、工業互聯網協會等行業機構也在積極行動,為企業提供“智改數轉”免費診斷服務。
企業上云上標識行動、應用場景方案推廣、智能化技術助推,讓企業標桿發揮出引領作用。作為國內最早啟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企業之一,中天鋼鐵、天合光能、格力博正積極打造“燈塔工廠”。
華利達,傳統的服裝生產企業,在研、產、供銷、服務、企業管理等領域全方位進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作為“架構師”正觸達深度的業務變革:內部提升自動化、省人化、績效化的現場裝備,通過工廠大數據平臺,快決策、快調整、快改善,達到年終產品無庫存、無杠桿,外部與客戶市場、生產現場全球系統直連。
作為數字化方案解決服務商,微億智造基于“人工智能+機器人視覺技術”的各類生產、質檢設備的研發制造,不斷為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提供新動能。其服務的一家電子行業廠商,生產的微小型零部件受到國際頭部企業青睞。過去,企業超60%的一線工人每天靠肉眼觀察,檢驗成品;如今,通過微億的智能化AI檢測設備,替代近300名質檢員,節約了近3000萬元人力成本,檢測準確度還提升到99%。
“只要是制造業,就存在一定共性的痛點,常州市的這一行動計劃,直接為這類痛點提供解決方案。”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龍頭標桿的示范能帶動整個供應鏈和產業集群和更多中小企業參與,通過產業集群上云上平臺,摸索出符合企業自身的方法論和“改轉”路線,滿足企業自身的數字化轉型。
革新制造,全產業鏈創新
革新制造,常州制造業“智改數轉”的目標已經確定,未來到底該如何破局?宋衛認為,制造業企業受技術能力、專業人才不足等制約,勢必對“智改數轉”的進程提出考驗。因為,企業的基礎數據不準確、應用不足等問題始終存在,而企業對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理解、應用上存在一定門檻,新舊問題疊加,會影響“智改數轉”的進程。
宋衛稱,傳統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利潤率較低,更加關注投資回報,在“智改數轉”資金投入方面較為謹慎,投資重點往往是自動化設備等硬件設施的升級,對于設備聯網和數據采集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能力分布失衡。常州制造業門類多,各細分行業差異明顯,處在各產業鏈中不同位置的企業都有很強的個性化,“智改數轉”的突破口各不相同。此次行動計劃中,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是一場全產業鏈的創新升級和“智改數轉”行動。常州制造業未來可期。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