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人大代表的提案曝光,年輕人不愿意工廠又成了新一輪熱門話題,畢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從事送外賣,代駕,快遞等服務業,制造業的缺人情況是越來越嚴重了,盡管許多專家學者都在呼吁年輕人多去工廠,少送外賣,但年輕人似乎并不買賬。
平心而論,送外賣雖然工作強度不比工廠低,但工作時間自由,工作環境更好,最重要的是工作報酬遠勝工廠,對比制造業工作,堪稱降維打擊。
之前也有學者指出,智能制造最大的對手不是外國競爭對手,而是國內的人口紅利——國內制造業大部分都是中低端制造業,對技術要求不高,但對人力要求很高。過去進廠的人多,人力成本低,工廠自然沒有動力去升級智能制造。但現在,外賣等第三產業搶走了大量人力,尤其是青壯年人力,工廠缺人運轉不力,自然就會開始考慮升級技術,實行自動化,半自動化生產了。
以我們激光切割行業為例,我們是做激光切割系統的,其中就包括了切管加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工廠都是靠工人用手動切管機來完成切管加工,因為切管并不算什么復雜的工作,雖然效率不高,但成本也低。
也正是因為切管工作技術成長性低,切枯燥復雜,愿意干切管的工人越來越少,隨著老一輩工人離廠返鄉,招人越來越難,就算提高工資也沒用,這才迫使老板們開始考慮自動化切管設備,激光切管系統也因此開始收到歡迎,并迅速擴散開來。
實際上,用工荒的口號喊了這么多年,我國制造業也并沒有就此沉淪,相反,隨著科技發展與產業規?;覀兘陙碓谥悄苤圃烊〉孟喈敳诲e的成績,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電動車與動力電池行業。
對比國外先進制造業國家,我們也可以發現,送外賣與進工廠并非是矛盾的選擇。即便是德國、日本這樣的工業強國,其GDP構成中也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占比超過70%,第二產業占比還不到30%。
對于制造業而言,以外賣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并不是競爭對手,滿足于眼前利益而忽視未來發展的落后戰略規劃才是最大的問題。制造業發展不光需要勤勞的雙手,更需要智慧的大腦,當工人能夠體面輕松地獲得高回報,相信大家都會愿意回到工廠,投身實業制造的。
(審核編輯: Mar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