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孕育著無限生機,是希望和夢想生長的季節。放眼北疆,一個個新能源項目或破土動工或復工復產,讓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迸發新活力、萌生新動能、孕育新生機。
3月25日上午,包頭市石拐區,伴隨著一聲鳴笛,數十臺大型機械開足馬力,總規劃用地2100畝的百億重大項目——明陽新能源智能制造產業園破土動工。包頭市謀劃的千億級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版圖再添“新寵兒”。
“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揚長避短、培優增效,找準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全力以赴把結構調過來、功能轉過來、質量提上來。”圍繞今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任務,全區各地以項目為牽引,發力新能源產業,按下工業轉型升級“快進鍵”。
新春伊始,內蒙古鐵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各環節的工作人員有序進行裝配作業,一個個“小塊頭”、零部件在這里聚攏,集結生成“智慧大塊頭”。
2022年初,位于鄂爾多斯市準格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鐵辰智能5G無人駕駛新能源礦用車項目正式投產。礦用車一亮相,便吸睛能源、運輸領域相關企業,周邊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5G無人駕駛新能源礦用車的應用,能夠有效實現節能減排降耗,也將為綠色智慧礦山建設注入新活力。”內蒙古鐵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文玉興致勃勃地說。
重大項目建設是穩增長穩投資的有力支撐,也是調結構轉動能的關鍵載體和補短板惠民生的重要引擎。一個高質量項目,就是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
春光和煦,位于四子王旗的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范項目建設正酣。2019年9月26日,項目開工建設。作為全球陸上單體規模最大風電項目、國家能源局批復的首個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示范項目,該項目高位規劃、高點起步,全面應用全球風電行業最前沿技術,通過“平價上網、先進技術、智慧智能、工程建設、生態改善、社會效益”六個示范,實現“一流規劃、一流設計、一流設備、一流工程、一流運維、一流成果”六個目標。
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培育發展新優勢,烏蘭察布市擦亮新能源產業新名片。該市還積極推進全國首個在建“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項目總裝機容量為310萬千瓦(其中風電280萬千瓦,光伏30萬千瓦),分4個部分,配套儲能設施88萬千瓦/2小時。目前,各子項目正在抓緊推進建設中。項目在提升地區電力供應保障能力、促進電力系統“源網荷”協調發展、提高清潔能源消納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創新示范意義。
項目建設風逐浪高,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同頻共振。
伊金霍洛旗遠景零碳產業園、達拉特旗光伏發電領跑基地、達茂旗風光制氫與綠色靈活化工一體化項目、準格爾旗那日松光伏制氫產業示范項目……一個個新能源好項目千帆競發,讓內蒙古工業這個“脊梁”真正挺起來、硬起來。以包頭為例,目前包頭新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到37.4%,光伏領域形成了從晶硅材料、切片、電池組件到光伏電站的光伏全產業鏈,聚集了15家頭部企業,生產規模占全國的20%左右。
點上開花,面上結果。依托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優勢,近年來內蒙古著力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自1989年全區第一個風電項目、2008年第一個光伏發電項目并網投運以來,內蒙古新能源開發利用取得明顯成效,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裝機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區新能源總裝機規模達到5446萬千瓦、同比增長7.8%,占全區電源總裝機的35.2%、同比增長0.7個百分點。其中,風電3996萬千瓦、增長5.5%,太陽能發電1412萬千瓦、增長14.1%,生物質發電38萬千瓦、增長22.6%。全年新能源發電量11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8%,占全區電源總發電量的19.8%、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其中,風電967億千瓦時、增長33.2%,太陽能發電212億千瓦時、增長12.8%。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新時代新使命,內蒙古正錨定雙碳目標,全面推進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開發利用,通過優化存量、做好增量兩輪驅動,力爭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
——高水平打造國家級新能源基地。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越、具備持續規劃開發條件的庫布其、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高水平打造國家級新能源基地。同時,著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和外送能力,重點基于邊境沿線、戈壁荒漠、礦區修復,結合國家新能源基地戰略布局,高水平打造蒙西、蒙東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大力推動新能源多場景特色利用。在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等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新能源就地開發、就地消納利用。因地制宜開展風光農牧互補綜合能源項目建設,提升城鎮鄉村清潔能源利用水平。在鄂爾多斯、錫林郭勒、呼倫貝爾等地采煤沉陷區、露天礦排土場,推進“光伏+生態修復”項目建設,構建新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融合的發展格局。
——因地制宜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發展。總結首批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經驗,發揮太陽能熱發電儲能調節能力和系統支撐能力,因地制宜建設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充分發揮太陽能熱發電在電力系統中調峰、調頻、儲能等多元功能,統籌推進太陽能熱發電與風電光伏基地一體化建設運行,為新能源高比例自用和外送提供支撐。
“‘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將統籌裝備制造產業布局,適度集中積聚發展,培育以龍馬集團、中車集團為代表的風電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發揮通威集團、晶澳公司作為光伏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的示范性作用;引進氫能、儲能更多優秀裝備制造企業落戶我區,重點在包頭、通遼打造風光氫儲全產業鏈裝備制造基地。”自治區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內蒙古將積極培育鏈主企業,對投資大、產出高、吸引配套能力強的鏈主企業,給予相應的優惠支持政策,充分發揮其產業帶動作用,助力我區“風光氫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和全面升級發展。
立足新階段,錨定新目標,內蒙古“風”光無限,“氫”裝上陣,一個個新能源項目齊驅并進,引領工業高質量發展“加速跑”。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