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athAI和葛蘭素史克(GSK)聯合宣布,雙方達成多年戰略研發合作,將利用PathAI的數字化病理學技術平臺(包括其AIM-NASH工具),加速腫瘤學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科學研究和藥物開發項目。
借助人工智能助力加速發展,正在制藥行業興起(圖片來源:制藥網)
據了解,由于新藥研發往往存在耗時長、成本高、研發成功率低、回報周期長、風險大等問題;因此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企業及研究人員開始將“人工智能”運用到了制藥研發與市場的環節中。試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AI算法進一步提升新藥研發的成功率,降低制造成本和研發時間。
目前,從整體來說,人工智能可以說是已成為醫藥醫療行業企業熱門的投資賽道,大批制藥巨頭,包括輝瑞、諾華、阿斯利康、武田等都已經開始嘗試通過投資人工智能公司、與人工智能企業合作,在降低成本、縮短研發周期、減小風險等方面進行更多有益的嘗試。當前,業內普遍認為,未來對人工智能的投資與布局,將逐漸成為制藥巨頭競爭中的重要一環。
值得注意的是,制藥裝備是醫藥生產的重要手段,代表著制藥工業生產水平的高低,影響著藥品質量的提升與否。因此,作為制藥環節中的重要一環,業內人士提出,制藥裝備行業也需要借助人工智能,進行智能化升級。據了解,制藥裝備行業下游客戶的需求隨著政策、市場的影響,正在變得復雜,要求設備具有更好的可靠性、更高的穩定性和更少的停機時間;因此過去陳舊、落后、方案過于復雜的設備已經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制藥裝備行業朝著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升級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實際上,當前以自動化、智能化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為方向的設備已經開始登上舞臺,能夠通過高效、便捷等優勢,并快速響應客戶定制化需求,為傳統制造企業節約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如近年來,有大批制藥裝備企業就正朝著人工智能方向發力。其中有企業就升級了噴霧攝像識別預警系統,并配備了圖像視頻識別技術,在降低用戶成本的基礎上,提高產品合格率,以及生產安全性的同時,還能提前監測到進料霧化系統出現異常,提醒操作人員,從而解除爆炸風險。
也有壓縮機廠家利用全數字追溯系統與智能傳感器、視覺檢測、自動監控系統等,助力醫藥企業改善了生產質量控制體系,提高了30%的勞動生產率,滿足客戶的需求。
此外,還有企業計劃從數字孿生技術、智能化生產、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方面發力,打造雙向“未來工廠”,未來將形成智能化和整線工程設計能力,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務。
總的來說,在制藥行業借助人工智能不斷發展,以及制藥設備產業不斷轉型升級下,越來越多的制藥裝備企業將朝著“無人化、少人化、智慧化”方向大力發展。與此同時,智能化趨勢也將逐漸成為制藥裝備企業發展的長期方向。
(審核編輯: 諾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