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0月,國家藥監局公布了“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4117號提案答復的函”,披露有關部門已決定適當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國家醫保報銷范圍后,中藥配方顆粒在全國的醫保覆蓋面就開始不斷擴大。
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將持續擴容
目前,北京、浙江、河北、湖南等多個省份均已開始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如2021年10月27日,四川省藥監局發布關于印發《四川省中藥配方顆粒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對于中藥配方顆粒的品種備案、生產、流通使用監督等多方面的管理做出具體說明,并規定通知于11月1日起實施。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福建省醫保局網站發布了《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關于做好中藥配方顆粒醫保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顯示,符合條件的中藥配方顆粒,經專家評審后,按照銷售價格的70%納入福建省基本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參照執行對應中藥飲片的限定支付范圍規定。從整體來看,福建的政策基本囊括了目前在省內公立醫院銷售的所有中藥配方顆粒品種,等于是把配方顆粒這個品類納入到了醫保范圍。
業內認為,隨著醫院和醫保覆蓋擴容,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將有望持續增長。到2030年,市場規模或將達1000億元,并吸引更多中藥企業入局該領域。不過,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藥配方顆粒領域依賴于高度機械化能力以及相應的生產經驗,因此隨著市場的擴容,在產品方面也將迎來更高的質量標準要求。
面對千億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藥機企業迎來挑戰
中藥配方顆粒在中藥產業鏈中處于中游,其上游包括中草藥、原材料等,同時也包括設備行業,即中藥配方顆粒的研究、加工等設備。近年來,隨著國家藥典委對中藥配方顆粒相關品種國家標準的精細化推進,中藥顆粒企業為滿足標準,對相關設備的要求正持續增加,對設備的機械化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因此,業內預計,在中藥配方顆粒市場不斷擴大下,上游端的設備行業也將隨之迎來更多機遇與挑戰。
實際上,自去年,國家藥監局、國家醫保局等四部門發布《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簡稱《公告》),結束長達20年的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后,如江蘇省,貴州、江蘇、陜西、云南、廣東等省份就都已先后下發了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制定工作程序及申報資料要求,并正在積極落實中藥配方顆粒產業的加速規范化發展。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中藥企業已經開始摒棄傳統的落后的制藥工藝、設備,進而使用專業的智能、自動化、數字化的設備來助推產業更加高質量的發展。據悉,受此影響,有越來越多的制藥設備企業也正加速通過創新升級設備,來幫助中藥配方顆粒企業提升機械化能力。
如在智能化中藥提取設備研究方面,迦南科技表現就一直較為活躍。據悉,其早已投入巨資,將為客戶建設3條能提供定制化產品的智能化中藥提取設備生產線。該生產線由智能生產控制中心、智能加工生產線、智能監控和分析中心四大部分組成,以生產開發智能化中藥提取裝備為主,預計年產中藥提取設備90臺(套)。
總的來說,在政策不斷助力行業發展的當下,中藥配方顆粒行業整體的拐點已經顯露,在此背景下,未來擁有高質量,先進技術并且符合行業標準、規范,市場需求的制藥設備企業,預計將進一步助推中藥配方顆粒行業不斷往高質量方向加速發展。
(審核編輯: 諾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