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下稱VR)理論逐漸發展成熟以來,就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廣義的VR包括各種虛擬感知,如視覺、聽覺、觸覺等,但核心的VR還是圍繞虛擬視覺展開。而致力于“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并進行互動”的增強現實技術①(Augmented Reality,下稱AR)也是主要對視覺技術進行的創新,因此VR和AR經常一并被考慮。
VR/AR技術應用領域極廣,如在游戲和娛樂,教學和培訓、銷售和購物等等領域,VR/AR技術都大有可為,該領域已經成為投資人的新寵。如,VR/AR行業的先行者Oculus 20億美元被Facebook收購、迅雷領投大朋VR、互聯網巨頭BAT加入VR領域的新聞不時地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筆者欣聞在今年的4月底,京東建立了自己的VR/AR實驗室,并且京東于9月6日宣布發起“電商VR/AR產業聯盟”,稱將聯合30多家VR/AR上下游企業,為行業提供全面支持。這是AR/VR業界的盛事。如上文所述,VR/AR技術應用領域極廣,因此預估市值巨大,如果算上受VR/AR技術促進的關聯的購物、游戲等行業,其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能呈幾何級數的增長。
然而,這個行業的競爭也異常激烈。有報道說,2014年中國共有200多家做VR頭盔的公司,2015年只剩下60多家②。筆者認為,要想在VR/AR產業領域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必須擁有相當數量的專利技術,使得本領域由單純資本驅動,逐漸變成專利技術驅動。
為此,筆者對VR/AR產業的專利情況做了粗略的調研。
在對檢索獲得的全球近7萬件相關專利進行統計分析,可以了解到VR/AR技術從90年代初期到2006年專利申請量穩步增長,1995年申請量首次突破1000件,并持續保持在1000-2000件之間;2007年申請量首次突破2000件并持續增長,2010年后申請量激增,截至2013年年申請量已經接近7500件。2014年之后的部分專利暫未公開,但由于市場的熱度較高,預計2014年之后相對于2013年的數量仍將持續增長。
在VR/AR領域,美國的申請量最大,其次是日本、韓國、中國。美國的申請量比日本、韓國、中國三國的總申請量還要大。VR/AR領域的專利主要布局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歐洲,這些地區都將成為未來產品競爭非常激烈的主要市場。可見,我國的VR/AR產業在不遠的將來,可能面臨來自美、日、韓的專利阻擊。
VR/AR領域的專利主要集中在:微軟、索尼、因特爾、三星、佳能、高通、谷歌等大型跨國公司或大型芯片廠商。
在中國布局的前20名申請人除了微軟、索尼、因特爾、三星、高通、諾基亞、佳能等11家大型跨國公司或芯片廠商外,其余為中國申請人。然而,中國申請人主要為大學和研究機構,其中企業僅有聯想。
由此可見,中國VR/AR產業需加快產業化進度,尤其是涉及此領域的公司可通過產學研結合、技術引進、人才引進等方式加快研發進度和專利布局。從經驗上來看,只有擁有了一定數量的相關領域的專利資產,才能在下一輪殘酷的技術洗牌中立足或勝出。
通過對本領域的專利申請的分類號統計分析發現,VR/AR領域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虛擬對象、圖像處理、數據處理、實時性、現實技術、光路系統等方面,主要應用于與人體相關的識別、電子商務、教學培訓模擬、導航、立體電視系統、游戲、醫療健康上人體的測量診斷等領域。我國的VR/AR產業應重視上述技術領域,并注意加強上述領域的研究與布局。
目前,VR/AR領域涉及訴訟的專利共24件,主要涉及追蹤、系統應用、硬件等方面。涉及的專利權人有Blast Motion、Lincoln Global、Geovector、Maxus Strategic Systems等。可見,沒有硝煙的專利戰爭可能正在醞釀,我國的VR/AR產業要重視對競爭對手擁有的專利情況進行研究,從而避免可能發生的專利侵權糾紛,并在后續的研發中,注意進行技術規避。
(審核編輯: Mar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