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9日~10日,世界經濟論壇商業圓桌會在廣州舉行,本次會議將圍繞“戰略性行業的數字轉型”這一主題展開討論。會議開幕前,一眾來自國內外新興行業的企業家、跨國企業高管、國際知名學者、國家相關部委官員先通過廣州產業游,與廣州企業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走訪了廣汽研究院和微信總部。在他們看來,進行“產業游”的意義遠不僅僅是“游覽”,而是尋找合作機會的第一步。
昨天下午,雖然廣州氣溫驟降,但一眾參加商業圓桌會的嘉賓卻興致盎然地走訪了廣州數家知名企業。
在廣汽研究院,天合光能首席科學家、副總裁皮爾·沃林頓停駐在車間出口,看到生產線上擺放的廣州自主生產的新車,他興奮地鉆進車廂體驗駕駛,出來后,又研究起車的輪胎系統,并仔細詢問汽車的發動方式。體驗后,他還積極向在場企業相關負責人拋出“橄欖枝”。
皮爾表示,其所在的企業主要研究光能的開發應用,目前在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有了使用新能源的方式來發動汽車,光能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如果廣汽集團有這方面的規劃,雙方可加強合作。他還表示,接下來的圓桌會議,希望與不同產業領域的企業接觸,挖掘出更多的合作商機。
業界代表:穗企生產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
對于這場產業游的觀摩,皮爾表示非常滿意。他透露,雖然這是他第四次來到廣州,但卻是第一次參與到本土企業的交流中,有了近距離觀察廣州制造的機會。皮爾認為,初看廣州企業的外觀和廠區,感覺跟日本的企業很相似,生產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的程度很高。在參觀廣汽集團汽車底盤機能線以及輪胎螺檢自動擰緊系統的現場,他頻頻向在場車間相關負責人發問,非常仔細地了解汽車的制造過程。
皮爾透露,經過一下午的走訪,自己對于廣州制造擁有了不同的認識。“廣州的制造業充滿了機會。”他認為,廣汽集團的汽車生產流水線非常細分化,并且處于不斷完善中,每一條生產線都擁有相應的合作機會。
離開廣汽研究院,在綠蔭環繞的TIT產業園微信總部,原IMF副總裁朱民由于行程耽誤,這時才趕上大部隊。“飛機晚了,沒趕上。”一邊解釋,他一邊向同行者打聽廣汽研究院的生產情況。“參觀了哪些部分?”“生產線完全實現機器換人了嗎?”而在微信總部,他同樣饒有興致地向企業導覽者發問,“微信實現盈利了嗎?”他坦言,雖然自己沒有用微信,但對這個家喻戶曉的企業卻頗感興趣。
貝恩公司負責人格里馬蒂斯(Gerry Mattios)坦言,自己對商業圓桌會充滿期待。他解釋,會議的主題是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通過走訪,也讓他加深了對會議主題的理解。他坦言,自己從事供應鏈領域的研究,數字化的轉型有助于傳統產業更好地利用資源。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