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擴散與俄烏局勢升級促使大變局加速調整,美歐主導的發達國家從金融、貿易、技術等領域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國際金融、原油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全球發展面臨新的不確定性。世界各國亟待同舟共濟、共克時艱,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但美國作為全球秩序的主導者,在宏觀政策上漠視國際協調,倡導單邊主義,在國際上搞“小圈子”“新冷戰”,排斥、威脅、恐嚇他國,動不動就搞脫鉤、斷供、制裁,人為制造相互隔離甚至隔絕。美國宏觀政策后遺癥已逐步凸顯,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巨大沖擊。
美國宏觀政策令自身陷入兩難局面,增大全球市場波動風險。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一季度,美國GDP增速環比折年率為-1.4%,顯著低于市場1%左右增速的預期。與此同時,根據美國勞工部4月12日公布的數據,2022年3月,美國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8.5%,同比漲幅創1981年12月以來最高紀錄。
美國經濟呈現滯脹局面,這是其宏觀政策后遺癥的重要體現。近年來,美國回避結構性改革的現實問題,持續推動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促使美元流動性泛濫,引發了高通脹,后又被迫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使經濟缺乏實質性動力,宏觀政策空間顯著縮窄。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其宏觀波動將傳導至全球。
美國經濟減速預期升溫對大宗商品及全球金融資本市場造成外溢影響。盡管資本市場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與俄烏局勢升溫等因素有著密切關系,但在去年俄烏沖突尚未爆發之前,資本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已出現劇烈波動,這表明相關市場的波動難以排除其他因素影響。
當前美國宏觀增速低于預期,加劇世界對全球經濟的悲觀情緒,促使大宗商品供求雙方調整買賣計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客觀上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沖擊,金融市場多空雙方較量將更為激烈。金融市場波動甚至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上升,美國經濟減速預期升溫對大宗商品及全球金融資本市場的外溢影響不容忽視。
美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強化全球減速預期。國際社會預計,美聯儲今年可能加息9次左右,這是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向常態化的回歸,也是前期刺激政策留下的后遺癥。美聯儲加息意味著美元利率上行,由此將增大新興市場資本流出壓力。新興市場資金外流不僅不利于這些國家的實體經濟發展,而且對貨幣金融市場造成負面沖擊。
美元加息將促使其他貨幣面臨貶值壓力,反過來將加大其他國家資本流出壓力,新興市場等國家往往需要大幅提高利率及出售外匯儲備以穩定匯率水平,結果可能會導致外匯儲備較快耗盡,同時利率飆升引發債務困境,部分新興經濟體可能面臨宏觀經濟大幅減速問題,將對全球產生持續的減速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1年的6.1%降至2022年的3.5%。
美國濫用金融霸權影響全球宏觀經濟穩定。美國作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既有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的美元,又有最具競爭力的金融市場,這決定了美聯儲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具有重大潛在影響,美國宏觀政策必須考慮對全球的溢出效應。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擴散以來,美國不顧全球宏觀經濟穩定,借助金融霸權實施超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促使美聯儲央行資產大幅飆升至9萬億美元左右,美元流動性充斥全球。但伴隨美國宏觀形勢變化,去年以來,美聯儲又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發展中國家資本流出壓力增大,強化全球波動預期。
從歷史上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與新興經濟體危機的關系來看,每次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都伴隨著新興市場金融資本市場波動。新興市場危機大多出現在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時期。而且,美國宏觀政策調整不會考慮新興市場風險升級問題,而是迎合國內宏觀經濟發展訴求,單邊主義政策加劇全球宏觀經濟穩定壓力。
(審核編輯: Mar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