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監管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十四五”規劃》。《規劃》對藥品監管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在“十四五”期間的建設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進行了明確。
《規劃》指出,展望“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我國要實現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的跨越式發展,這對于藥品審評審批效率和藥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規劃》提出了“大平臺”支撐更完善、“大數據”驅動更智能、“大系統”應用更全面的建設目標。明確,“十四五”期末,以支撐藥品安全及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構建完善的藥品智慧監管技術框架此外,還要健全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實現藥品重點品種可追溯等內容。
藥品是特殊商品,其質量安全關系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在近年來,國內已發生多起藥品質量安全事件的背景下,國家開始進一步推動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來進一步保證產品的安全。受此影響,采用自動化、智能化手段,能實現藥品安全管控的全程化和精細化的藥品智慧監管,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此次《藥品監管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十四五”規劃》的發布主要也是基于此。
目前,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多地也都已在推進藥品智慧監管模式。如為全力推進全縣藥品安全治理現代化,提升監管效能,浙江省蒼南縣市場監管局就開始強化數字賦能,積極推行藥品智慧監管“黑匣子”在藥品流通環節的建設應用,通過數字化技術采集藥品經營過程關鍵參數,存儲于“黑匣子”(數據倉)進行集中化管理,逐步實現“一盒管數據、雙向管安全、風險可預警、過程可追溯”的藥品經營非現場智慧化監管。
近期,蒼南縣38家企業也已順利接入藥品智慧監管“黑匣子”的藥品零售企業,實現省、市、縣、企業應用數據貫通。為進一步保障藥品安全,蒼南縣市場監管局接下來還將進一步提質擴面,深入推進藥品智慧監管“黑匣子”建設應用,推動“數字藥監”工作向縱深發展。
此外,近日重慶市渝中區市場監管局也發布消息稱,智慧監管平臺及公共服務信息化平臺(二期工程)已升級建成,基本實現食品藥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為該區飲食用藥安全構建起有效保障。
據介紹,智慧監管平臺通過以互聯網+為基礎、大數據監測分析為支撐的信息化監管手段,改“人防”為“技防”,實現了智慧化監管,大大提升了監管水平和效率。目前,該平臺每日處理監管數據超10萬條次,全面覆蓋渝中區近萬家監管企業,并通過AI自動識別、違規抓拍、海量云存儲等信息化手段,實現了高效巡檢、違規提醒、證據保存等重要功能,解決了傳統執法中的難點,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同時也為更精準地服務人民群眾優質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總的來說,隨著相關部門在藥品監管信息化工作上持續發力,未來藥品監管模式將更“創新”、更“智慧”,浙江有利于進一步保障我國藥品可追溯,保證藥品的質量安全,為消費者的權益架起更堅實的防護墻。
(審核編輯: 諾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