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8月末,國內半導體企業的半年報發布也進入尾聲。不同于前兩年高歌猛進,今年國內半導體企業的半年業績有一種波折感。大部分半導體企業依舊保持了增長勢頭甚至迎來了歷年上半年最佳營收,但在財報中或多或少地表露出對未來淡淡的焦慮和不安,并為應對全行業周期性調整做出了經營策略上的改變。
在8月12日的業績說明會上,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用“雙重周期疊加”形容當前半導體產業的大環境:第一重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宏觀周期,第二重是半導體市場進入下行的行業周期。雙重周期的交互,給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
從供需來看,半導體市場已經走出了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大范圍缺貨,供給端出現了結構性分化。以通信、消費電子為代表的終端產業進入高庫存調整期,汽車、新能源等行業需求較為旺盛,高端汽車芯片仍存在一定的產能缺口。
對于制造、封測以及IDM等產品線分布相對多樣的半導體企業來說,結構性分化無疑對于產能利用、產品結構調整、資源分配等提出了更加精細的要求。綜合來看,國內半導體企業應對結構性分化有三種策略:一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優化產品組合并調整產線利用率;二是聚焦高附加值產品、高門檻市場的培育;三是向新興領域拓展產品線。
以第二季度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1.6%的中芯國際為例,面對景氣相對轉弱的消費電子市場,中芯國際提前調整產能,削減大屏 LCD Driver、指紋識別、低端 CIS等市場逐步飽和的產能,增加電源管理、高端MCU、OLED Driver、wifi 6 等模擬和數模混合類特色工藝產品的差異化平臺產能,動態契合快速變化的市場。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保持在97%以上。
長電科技在國內部分消費類、手機類客戶3月后出現訂單不足的情況下,持續優化產品組合,聚焦高附加值應用的市場和差異化競爭力的培育,在深化精益生產與加強成本管控的助力下,盈利能力得到持續提升。財報顯示,長電科技上半年收入155.9億元,同比增長12.8%,創歷年上半年新高。
同樣在上半年實現營收同比兩位數增長的士蘭微也在經營策略上進行了調整。一方面聚焦高端客戶和高門檻市場,進一步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2022年上半年,士蘭微電路和器件成品的銷售收入中,已有接近70%的收入來自家電、通信、工業、新能源、汽車等高門檻市場。另一方面,士蘭微的多條產品線都在向汽車領域延伸。2022年上半年,士蘭微的IPM模塊、IGBT、FRD(快速恢復二極管)芯片實現了向國內部分汽車零部件廠商的批量供貨,PIM(汽車級功率模塊)產能建設提速,MEMS傳感器、分立器件、大功率模塊也加速向汽車市場滲透。
在周期變動中,高附加值產品往往能起到壓艙石的作用。從財報來看,頭部企業的資源和研發力量進一步向高端產品集中。設備供應商中微公司披露的十個在研項目中,有三個面向7nm及以下半導體產品需求,包括用于5-3nm邏輯芯片制造的ICP刻蝕機。華潤微電子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加5.85%,650V、900V氮化鎵產品推向市場,高端掩膜項目持續推進,面板級封裝技術通過車規級認證。長電科技2022年實現了4nm工藝制程手機芯片的封裝,7月位于江陰的長電微電子晶圓級微系統集成高端制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持續推動高端制造業務布局。
而消費電子領域的芯片設計企業,由于市場位置處在下游終端廠商和代工廠商之間,一旦終端廠商實際需求低于年初的預定目標,就容易形成高庫存水位,即便近幾年呈現高成長性的消費電子芯片品類,也出現了供應商營收下滑的情況。
以CIS為例,從2009年到2019年,CIS搭乘智能手機多攝的東風實現了連續十年的增長。而今年以來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的下滑,讓CMOS企業也出現了營收負增長。但也可以看到,國內頭部CMOS企業正在通過高端化和多樣化緩解下行周期的不利影響。如去年登陸科創板的格科微于近期率先發布單芯片3200 萬像素 CMOS 圖像傳感器,為高端智能手機前攝需求提供高像素解決方案,并加強在智慧城市、汽車電子、筆記本電腦、物聯網等 非手機領域 CMOS 圖像傳感器的推廣,連續推出3 顆面向智慧城市、汽車電子的系列新品。
雖然景氣有高有低,市場有晴有陰,但數字經濟發展大勢未變。只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在增長,半導體就會隨之進行技術的革新與產能的提升。就像趙海軍所說,集成電路行業需求增長和全球區域化趨勢不變,雖短期有調整,但本土代工制造長期邏輯不變,對于公司的中長期成長依然充滿信心。
而大多數半導體企業能做的,就是始終關注市場需求,始終保有高端化競爭或者差異化生存的意識,始終重視產品創新與技術積累。畢竟,在代工從IDM時代分離出來成為單獨的產業鏈節點之后,先進制程就不再是IDM的專屬資源。而RISC-V等開源架構的存在,也讓高性能芯片設計的門檻不再高不可攀。這些都為真正有技術、有創意的企業提供了走向高端化或者差異化的契機。眾所周知,周期性是半導體產業的基本特性,要成為長久存續的企業,就注定要不斷經歷半導體市場的冷熱交替。如何培養穿越周期的能力,是每一個半導體企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