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領域又迎來重磅文件。10月9日,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可有力支撐和引領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標準體系,能源標準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標準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能源標準與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良好互動,有效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技術創新、產業鏈碳減排。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計劃》旨在通過能源行業標準化建設,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并如期完成“雙碳”目標。同時,能源標準化還能更精確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減排量,核查各類主體真實減排成果。對于排放企業來說,過去或許還有與核查中介勾結進行排放數據造假的劣跡,但未來這種造假將更容易被查獲,也進一步保證了排放企業真正進行減排。
還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標準,《計劃》明確提出了重點任務。在業內看來,目前化石能源的標準已經基本建成,但風電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標準在很多方面亟需制定和繼續完善。
“標準化有助于更精準地監管控排企業的實際減排效果”
近年來,國家能源局多次印發關于行業標準化的相關文件。例如,2017年,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領域行業標準化工作要點》。2019年,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領域行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試行)》。
財聯社注意到,與此前印發文件不同,此次《計劃》明確提出了六大重點任務和相關時間節點。六大任務分別是:大力推進非化石能源標準化;加強新型電力系統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完善新型儲能技術標準;加快完善氫能技術標準;進一步提升能效相關標準;健全完善能源產業鏈碳減排標準。
《計劃》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結構優化、先進合理的能源標準體系,能源標準與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緊密協同發展,能源標準化有力支撐和保障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
據悉,2021年10月,有關部門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加快節能標準更新升級,抓緊修訂一批能耗限額、產品設備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提升重點產品能耗限額要求,擴大能耗限額標準覆蓋范圍,完善能源核算、檢測認證、評估、審計等配套標準。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完善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標準,研究制定生態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標準。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工程。
國家能源委員會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接受財聯社采訪時表示,此次國家能源局印發的《計劃》是結合實際對《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落地,標準化建設始終是能源行業一個重要話題,中國一直在進行標準化建設,此次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標準行動文件目的很清晰,即通過能源行業標準化建設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并如期完成“雙碳”目標。
機構投資者是碳市場交易的主體之一,洛克資本投資董事總經理李音臨也十分關注此次《計劃》。他對財聯社表示,目前生態環境部在監管碳交易和碳排放核查,但由于核查重要依據是能耗,而能耗標準化工作由國家能源局負責,在本次標準化方案頒布前,各類核查活動和機構都缺乏統一權威的官方依據。而此次出臺《計劃》的重要作用,就是讓上述工作有明確量化的依據,保證核查數據真實準確。
李音臨認為,能源標準化的目的是更精確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減排量,核查各類主體真實減排的成果。對于排放企業來說,過去或許還有與核查中介勾結進行排放數據造假的劣跡,但未來這種造假將更容易被查獲,標準化有助于更精準地監管控排企業的實際減排效果,保證數據真實性。
“風電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標準亟需繼續完善”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針對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標準,《計劃》明確提出了重點任務。
《計劃》指出,加快完善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標準。抓緊完善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有關技術標準,加快制定海上風電開發及多種能源綜合利用技術標準,推動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戶用光伏等就近開發利用相關標準制修訂,建立完善光伏發電、光熱發電標準體系。制定風電機組、光伏組件退役回收與再利用相關標準。
事實上,光伏和風電等相關行業協會也在不斷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例如,中國光伏行業協會2020年以來陸續發布《戶用光伏并網發電系統》《水上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規范》《戶用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等多個行業標準,成為行業統一要求。全國風力發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今年陸續發布包括《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規范》《風力發電機組工業以太網通信系統》等十余個行業標準規范。
林伯強表示,目前化石能源的標準已經基本建成,接下來是如何完善的問題。但風電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標準在很多方面亟需制定和繼續完善,從而規范風電、光伏行業的良性競爭,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伯強同時指出,推進能源標準化建設有一定難度,行業標準化建設帶有行業利益和公司利益,這個行業標準必須有政府制定,但政府制定的標準后,可能有的公司會不認可,推進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此外,行業標準化對整個非化石能源行業能起到積極作用,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競爭。
發揮掌握新能源領域核心技術民企的作用
《計劃》提出六大重點任務其中之一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標準體系建設。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標準需求和現有標準的適應性研究,持續完善涵蓋新型電力系統分析認知、規劃設計、運行控制、故障防御、網源協調等重點領域標準,加強新能源發電涉網安全標準建設。
遠景能源智能電網首席科學家劉廣一對財聯社表示,標準建設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進步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新型電力系統作為我國承載能源革命的中樞和載體,在建設過程中涉及源網荷儲等多個領域,其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新的核心技術,在新技術研發過程中,結合技術進步,不斷累積知識經驗,形成表征核心技術特點的國際標準,對于促進我國新型電力系統技術的對外推廣和對內普及,將具有重要意義。
劉廣一指出,新型電力系統涉及發電,輸電,變電,供電,儲能,電網信息管理等眾多領域,我國在這些方面已經具有一批領先世界的先進成果。下一步是如何通過建立新型電力系統技術標準,確保我國的領先優勢。國家能源局把標準建設作為六項重點任務進行部署落實,非常具有前瞻性,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劉廣一建議,在標準制定過程中,特別要發揮掌握新能源領域核心技術民企的作用。我國新能源發電、儲能、數據管理等核心技術由民企掌握,要將社會多方面的力量聚集起來,形成合力,才能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準。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