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再需要福爾摩斯來告訴你云計算正在興起,云流量正在持續攀升。然而,看到這種未來五年大概翻兩番的遞增程度不禁讓人有所啟發。到那時,92%的工作量將會由云數據中心來處理;傳統數據中心處理的比例僅占8%。
思科公司就主要從事衡量這些事情的工作,它剛剛發布了一份評估,該評估顯示到2020年,云流量可能上升3.7倍,從2015年的每年3.9澤字節上升到2020年的14.1澤字節(最新的全年數據是有效的)。
大數據和相關的物聯網對這種增長貢獻較大,該研究的作者陳述到。與2015年的20%相比,到2020年,數據庫、分析學和物聯網工作量將占據全部商業工作量的22%。2020年,物聯網生成的總數據量將會達到600澤字節/每年,是從數據中心流向終端用戶/設備預測流量(2.2澤字節)的275倍;是預測數據中心總流量(15.3澤字節)的39倍。
調查還發現,公共云將會比私有云增長更快。到2020年,68%(2.98億)的云端工作量將會在公共云數據中心進行,比2015年上升了49%(6.63千萬)。在同一時期,32%(1.42億)的云端工作量將會在私有云數據中心進行,比2015年下降了51%(6.97千萬)。正如思科團隊解釋的那樣,向公共云轉變更多可能成為混合云戰略的一部分。比如:“云爆發將會是混合云的一個實例,在混合云中,日常計算需求由私有云進行處理,但是突然增加的額外流量需求—爆發—將會由公有云進行處理”。
思科公司的預測還表明,盡管軟件即服務將會持續攀升,但基礎設施即服務相對來說進展緩慢。到2020年,74%的云計算工作量將會是軟件即服務工作量,比現在的65%有所上升。平臺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對于開發工具、數據庫和中介軟件而言)也將會有大幅提升—8%的云計算工作量將會是平臺即服務工作量,比2015年的9%比例有所下降。然而,軟件即服務工作量將會占據云計算工作總量的17%,低于現在的26%。
思科公司分析師解釋到,軟件即服務增長比例較低可能與私有云向公共云供應商的逐漸轉移有關。對于初學者而言,軟件即服務對商業的顛覆性要小得多—如果你愿意的話,它僅是對數據中心資源的重新排列。由于軟件即服務產品變得日益復雜,那些供應商們可能在幕后秘密為軟件即服務提供支持。“云服務的實驗開發樣品首先是運用于企業;云端在信息技術服務部署中是翻天覆地的巨變,這種用途是私有云在企業中安全適用的首次運用。它是有限的,不會造成擾亂企業信息技術資源工作的風險。隨著軟件即服務或任務關鍵性應用程序經過長時間的采用以及在處理能力、存儲進步、記憶進步和網絡進步等方面的技術實現,我們預測,對軟件即服務類型應用程序的采用將會加速,而基礎設施即服務和平臺即服務的份額將會下降。
而在用戶側,視頻和社交網絡將會導致客戶工作量的增加。與2015年的每月513MB相比,到2020年,每個用戶每月的云存儲流量將會達到1.7 GB。與2015年的29%相比,2020年,視頻數據流工作量將占據客戶工作量的34%。社交網絡工作量占據客戶工作量的比例將由2015年的20%上升到2020年的24%。在未來五年,相比2015年的47%(13億用戶),59%(23億用戶)的網民將會利用云存儲。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