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氫能、儲能等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中發布應用場景,投資總額達185億元的12個新能源重點項目現場簽約……在2022年12月30日舉行的“能源轉型新機遇,綠色發展贏未來”新能源產業鏈場景發布暨重點新能源項目簽約儀式上,鐵西區布局新能源產業版圖的一盤大棋已昂然起勢。
“搶抓新機遇、新賽道,鐵西區將強力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構建‘4+1’新能源產業體系,培育千億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東北新能源產業基地。”鐵西區委書記,經開區、中德園黨工委書記郭忠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這一新發展目標和方向。
新賽道超車,積蓄“鐵西動力”
作為沈陽新能源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鐵西區發展新能源產業,既有基礎稟賦又有實力積淀,趕超新能源賽道的動力正在加速迸發。
重點企業組團首當其沖。截至目前,鐵西區重點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達85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2%。這些企業分布于鋰電池、氫能、儲能、風電、光伏、核電等新能源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其中不乏行業龍頭和“鏈主”企業領銜,例如寶馬、沈鼓、遠大、億緯鋰能等;也有新晉潛在獨角獸的行業新勢力嶄露頭角,例如沈陽微控等。
目前,鐵西新能源行業企業和重點項目多點開花。以寶馬全新動力電池、億緯鋰能等為代表的鋰電池項目;以布克哈德遠大壓縮機、沈鼓集團等為代表的氫能企業;以億緯鋰能、微控新能源等為代表的儲能企業;以沈陽遠大集團、中復連眾風電科技等為代表的風電企業;以特變電工智慧能源、拓源沈機新能源等為代表的光伏企業;以東管電力、中科環境等為代表的核電企業;以三一新能源礦車、北方重工分布式光伏、協鑫移動能源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應用項目。
近三年,鐵西區新能源企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15%以上,新能源產業規模和體量迅速發展壯大。同時,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大量的創新平臺、科研資源與人才優勢,也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雙百億”落地,填補產業空白
2022年,鐵西區更是在新能源產業發展和謀篇布局上,連連落下重要棋子。
當年9月,投資100億元的億緯鋰能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正式落戶,將建設40GWh儲能與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及配套設施。億緯鋰能作為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的“鏈主”企業,具有較強的牽引力和影響力,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吸引和帶動其上下游產業鏈的新能源動力電池正負極、電解液、隔膜等企業入沈集聚發展,帶動區域聚鏈強鏈,有力助推區域產業發展。
11月,寶馬集團投資100億元的全新動力電池項目簽約落地,將大規模擴建動力電池生產,服務寶馬電動化轉型發展戰略。而隨著2022年6月里達工廠在鐵西區開業,創下寶馬集團在華單筆投資之最,寶馬沈陽生產基地總投資額超過830億元人民幣,沈陽已成為寶馬集團全球最大生產基地,集供應鏈、研發、動力電池及電動車生產于一體,建立起強大的本土電動化能力體系。
上述兩個“百億項目”填補了沈陽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領域的產業空白。與此同時,采埃孚新能源電驅動系統及電機生產設備基地等數十個新能源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構建“4+1”體系 劃定“路線圖”“時間表”
據悉,“十四五”期間,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強力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構建“4+1”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即鋰電池、氫能、儲能、風能等四大重點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的應用——
“4”即是在鋰電池產業上,以寶馬動力電池、億緯鋰能電池為牽動,集聚鋰電池的上下游產業鏈,建設東北最重要的鋰電池產業中心;
在氫能產業上,以沈鼓、遠大壓縮機、中建氫能等核心企業為牽動,圍繞著制、儲、運、加等各環節,做強氫能源裝備產業鏈;
在儲能產業上,以微控新能源、億緯鋰能等龍頭企業為牽動,從物理儲能和化學儲能兩個方向定向發力,布局儲能產業發展;
在風能產業上,以特變電工、中復連眾等核心企業打造風能裝備的產業集群。
“1”即在新能源產業應用領域,以華晨寶馬新能源汽車、三一新能源礦車、協鑫儲能和換電,以及光伏發電等應用場景來“以用促建”,推動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鐵西區已劃定路線圖和時間表。預計到2030年,實現新能源產業產值1000億元,形成鋰電池、氫能、儲能等優勢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爭創國際一流,氫能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儲能龍頭企業具備較強競爭力,風能產業鏈條加速構建,綠色低碳、節能高效、多元互補、智慧互聯的現代能源體系逐步形成。
記者還了解到,鐵西區正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建設5平方公里的新能源產業園,為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高標準、專業化服務,滿足生產需要。
鐵西區主要領導表示,“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是沈陽市確定的八大重點產業鏈之一,鐵西區將扛起使命任務,把新能源產業作為全區的支柱產業來抓,優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培育領軍企業,強化龍頭帶動,持續招大引強,不斷壯大新能源產業體量,拓寬新能源產業領域,培育鐵西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動能,在沈陽振興新突破中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