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斥著機器的轟鳴聲與電焊刺鼻味道的工廠圖景,是大部分制造業的 " 親身經歷 "。如今,工人從窄小而昏暗的環境中解放出來,只需點擊屏幕,就可指揮監控工廠的生產,透明化生產線、" 黑燈工廠 "、工業機器人等的出現使得傳統工廠脫胎換骨。工業設備連得上、生產流程看得清、安全管理控得穩——這是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國制造的縮影。
隨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進入新周期,作為實體經濟的基礎,制造業整體上還存在數字化程度低、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面臨挑戰、數據價值挖掘不充分等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工業互聯網持續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其由 " 以建為主,示范帶動 " 轉向 " 以用為主,以用促建 " 的新階段。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已融入 45 個國民經濟大類,產業規模超萬億元,我國已建成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 150 家,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 7900 萬套。在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上,工業互聯網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引領性的成果。同時,其創新發展的趨勢也在與 5G、AI 的結合上效果顯著。
5G+ 工業互聯網
一般來說,智能制造有三種范式:一是數字化制造;二是數字化、網絡化制造;三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制造強國對標工業化,數字中國則對標信息化,因此對智能制造而言,沒有 5G 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就沒有真正的工業大數據,所以 "5G+ 工業互聯網 " 是推進智能制造的關鍵支撐。
在 2022 中國 5G+ 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我國 "5G+ 工業互聯網 " 創新發展進入快車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 5G 獨立組網網絡,5G 基站數量超過 222 萬個,全國在建的 "5G+ 工業互聯網 " 項目超 4000 個。在制造的環節中,產品作為制造活動的對象,承擔著價值創造的核心,而 5G 的應用則進一步推動產品的數字制造向智能網聯制造、裝備工業大腦的方向前進,圍繞著產品建成的企業內部系統集成、企業外部系統集成以及動態系統集成,"5G+ 工業互聯網 " 將結束傳統工業領域固有的制造特征,從而更具備創新性與靈活性,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
得力于政策的持續推進、技術攻堅以及行業的融合應用,5G 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已經從生產的輔助環節向控制中心環節加速邁進,并培育了一批 5G 全連接工廠。這一先進工廠利用以 5G 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集成,打造新型基礎設施,形成生產單元廣泛連接、信息運營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充分利用、創新應用高效賦能的先進工廠。去年 9 月正式發布的《5G 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規劃指出," 十四五 " 時期將建成大約 1000 個全連接工廠。
此外,5G 加速向各生產領域的推廣,將帶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日益成熟與融合應用。
AI+ 工業互聯網
專家系統、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知識圖譜 ...... 人工智能技術在不斷進行規模化應用的過程中持續推進,作為一項在各行業持續榜上有名的戰略性技術,AI 在制造業全產業鏈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AI+ 工業互聯網 " 通過在工業互聯網的架構基礎上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數據價值與效能提升。以深度學習與算法為核心,AI 技術可以采集大量數據信息,對工業問題進行推理和仿真,強化 AI 感知、交互與決策,幫助負責人作出更好的形勢判斷,同時還可以規避產業鏈供應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就制造流程而言,AI 賦能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從而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各類工業機器人也將在 "AI+ 工業互聯網 " 的應用下向強智能化、強工藝化方向發展。
去年 8 月,百度智能云開物工業互聯網平臺 2.0 發布。憑借飛槳、智能交互、自研芯片等軟硬件優勢,百度打造出以工業智能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并提供了 AI+ 工業互聯網的落地案例。在蘇州常熟的東南相互電子的車間內,針對傳統 PCB 檢測通常使用 AVI 機進行產品質檢,容易因過于敏感出現大量過殺現象,導致大量 " 假點 " 出現的難題,百度 AI 技術輔助機器視覺監測方案通過 AI 學習檢驗工人的復核經驗,從而形成相應的標準 AI 模型,并將該模型裝置在產線上。由此,AVI 機檢驗完成的產品,便會被 AI 模型進行自動識別和復判,從而在幾秒鐘內判定產品是否異常,大幅降低報廢成本。
智改數轉是制造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 云智一體 " 深度融合的 " 中國智造 " 正在轉向規模發展關鍵期。
結語
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正酣。一個行業是否為藍海并不是決定企業發展前景的關鍵因素,只要發揮創新思維,打造差異化優勢,進入紅海也能夠贏得主動權。否則,即便身處藍海也會走向邊緣,變得 " 泯然眾人矣 "。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