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2016雙11剛落下帷幕,一組破紀錄的數字隨即產生:單日6.57億的物流訂單再次刷新紀錄,除了前所未有的1200億交易額外,今年快遞包裹送達之快,也令數億消費者點贊。而這背后,一場智慧物流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智慧物流是建立在RFID、傳感器、GPS、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之上,并將這些技術廣泛應用于倉儲流通、包裝加工、物流運輸、配送等各個環節,從而實現物流系統的智能化、網絡化和系統化。當前,智慧物流作為物流業發展的一大亮點,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今年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部署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突破信息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滯后等“硬瓶頸”。其中,首當其沖的措施就是打造智慧物流體系,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同年5月,國家5部委共同發布關于推進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倡導要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同時,鼓勵建立統一規范的物流信息平臺,優化配送流程,提高運行效率。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實現物流實時跟蹤和可視化管理,增強物流安全性和精準性。鼓勵商品市場與機場、車站、港口、倉儲基地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加強流通節點銜接,開展多式聯運,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等。
由此可以看出,智慧物流的優勢已不容置疑,如今又具備了政策的春風,阿里、京東、蘇寧各大電商企業也在不遺余力地推進物流設施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試圖破解配送難題。目前來看,隨著電商規模的增長以及消費者對物流時效的要求提高,不少物流企業都在試圖引入科技手段以提升效率,但都只是停留在規劃和初步試水階段。
2013年,阿里巴巴組建菜鳥網絡,希望在5-8年時間內打造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2015年,菜鳥組建“E.T.物流實驗室”,研發物流前沿科技產品。據菜鳥方面介紹,目前他們已經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數據基礎設施,推出了電子面單、智能分單、四級地址庫、智能發貨引擎、物流云、智能云客服等產品,這些服務幫助物流行業實現了向智慧物流的升級;而蘇寧打造的亞洲第一的智慧物流基地——雨花二期智慧物流倉庫“蘇寧云倉”也令大家眼前一亮。蘇寧物流集團副總裁姚凱表示,“蘇寧云倉”是全流程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在倉儲規模、日出貨量、自動化水平等方面均打破了亞洲物流行業的紀錄;而京東在智慧物流方面的布局也堪稱強大,并且有具體的智能產品落地。今年10月份,京東也向外界展示了由其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物流倉儲系統 ——“無人倉”。這套系統由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數據感知網絡打造,其中的部分技術已應用于京東雙11物流配送中。據了解,京東“無人倉”是自主研發的定制化、系統化整體物流解決方案,掌握了核心智慧物流設備與人工智能算法,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預計,京東整個無人倉的搭建將于2017年底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
智慧物流極大地促進了物流產業優化和管理的透明度,實現了物流產業各個環節信息共享和協同運作,以及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但在物流業迅猛增長的背后,仍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成本結構不合理,行業企業分散等。小編在此推斷認為,未來物流業將呈現以下特點:規模化、科技化和專業化。如何抓住技術優勢以及政策利好的機遇,將成為物流企業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所在。
結語
物流必須智能化,電商又依賴智能物流,正因如此,各大電商巨頭紛紛投入到智能物流大戰之中。Amazon無人機送貨和機器人倉庫的探索、阿里巴巴通過菜鳥布局智能倉庫和物流,均表明電商巨頭正在物流智能化上加大投入,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的技術的應用也將給物流智能化帶來無限契機。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