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有力促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這是2018年以來,“工業互聯網”連續6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業互聯網在推動制造強國、數字中國建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作用愈發明顯。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預計達1.2萬億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工業互聯網是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抓手,隨著智能制造時代的到來,工業互聯網將不斷釋放產業升級動力。
3月10日,在軟通動力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由軟通動力聯合CIO百人會共同撰寫的《工業互聯網能力建設白皮書》正式發布。這份白皮書通過專家訪談、CIO調研、案頭研究等多種形式,洞察技術、剖析案例,深入分析研究中國工業互聯網尤其是中國制造企業在工業互聯網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結合優秀企業的實踐經驗,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方向和指引。
白皮書站在加速推進數實融合、助力制造業數智化升級的角度,在業界首次提出工業互聯網能力的四大內涵——數據驅動、平臺賦能、軟件定義、使能企業。在軟通動力看來,工業互聯網涵蓋了工業領域、數字技術、產業端鏈、運營模式等層面的變革與融合,是一種新型的工業模式。這一模式中,數據是基礎,軟件是核心,平臺是關鍵,最終的價值呈現還是要能使能企業,帶動一個良性的商業生態的構建。
同時,白皮書也詳細闡釋了工業互聯網的架構體系和建設策略,為產業/企業/工廠提供系統性地思考框架,助力工業互聯網加速落地和普及。白皮書認為,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的過程就是基于自身數字化轉型戰略需求所做出的工業互聯網能力構建和提升的過程。工業企業需要通過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來構建供應鏈網絡協同一體化能力、智能化生產能力、平臺化設計能力、產品個性化定制能力、運維服務一體化能力、數字化管理能力,以實現快速感知、敏捷響應,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不同企業對工業互聯網能力的需求差異巨大,基于頂層的建設策略和成熟的方法論至關重要。白皮書提出,以現狀調查分析→成熟度評估→工業互聯網藍圖設計→工業互聯網實施落地設計→項目實施與持續升級的五步方法論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最終建成具有核心價值的工業互聯平臺,更好地滿足企業和產業發展。
此外,白皮書詳解了工業互聯網在多個應用場景的創新實踐,涵蓋“數據智能”、“數字孿生”、“數字營銷”、“數字供應鏈”等場景,面向電力、原材料、裝備制造等行業領域的工業互聯網項目建設。以優秀企業的標桿實踐,打造企業數智化建設的指引“燈塔”。
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倍增器”,希望這份白皮書能夠助制造企業一臂之力,為其照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未來之路。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