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正處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變革時期,有人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新工業革命。一些主要國家已經作出很多關于數字經濟的戰略部署,而且基本上都會把制造業作為把握此次產業變革機遇的一個主攻方向。
這樣一次數字經濟變革,會涉及很多內容,比如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裝備,但是最為核心的一點是這樣一次智能化變革的全球性浪潮,是以數據驅動為標志的,或者說它是一次基于工業系統的全面互聯,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數據驅動的智能化變革,這構成了本次革命最本質的內容,當然這些內容會和材料、工藝,以及各個方面的變革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這次新工業變革。
我們當前在中國講的工業互聯網以制造業為主,但是更大范圍的工業互聯網不僅包括制造業,也包括能源、交通、醫療、公共設施等,從這個意義上講,工業互聯網實際上是生產領域的一種互聯網,而過去的互聯網更偏向消費。
我們今天講通過工業互聯網構建硬實力,那么工業互聯網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在中國目前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眾多企業有不同的路徑,我大概總結了一下,當前工業互聯網應用于制造領域有四種模式,一種是智能化生產,側重在工廠內部;一種是網絡化協同,包括工廠里的協同、工廠間的協同和產業鏈的協同;一種是個性化定制;還有一種就是孵化延伸,把制造變成服務,以提升附加值。這是我們目前看到的工業互聯網作用于我們制造業的表現。路徑大體上有三種,一種是從生產端切入,也就是說考慮如何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能源資源的消耗、開展預測性維護、實現供應鏈的零庫存和柔性生產等。另一種是從產品端切入,如何讓產品賣出更好的價值,提高產品附加值,進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智能遠程運維等。還有從第三方平臺切入,第三方平臺更重要的是面向第三方企業,為它提供供需對接的平臺,重點面向中小企業,也可以面向大型企業。
在各種路徑中基本上看到兩大陣營,一方是工業企業,代表的是由內及外的視角,實施一個漸進的、改良的、升級的路徑,首先會強調生產系統的智能化。另外一方是互聯網企業,首先強調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它更強調變革、顛覆和重構商業系統。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陣營、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路徑在實踐中正在發生很大程度的融合。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工業互聯網如何助力供給側結構性變革。工業互聯網給工業供給體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過去工業體系相對比較封閉,在工業互聯網發展后,會把很多環節打開,出現很多新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給我們帶來一個巨大的創新機會,有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供給體系,我總結為新網絡、新平臺、新的技術和產品體系。
第一個是新網絡,工廠內部的網絡和工廠外部的網絡會進行大量的改造,而網絡改造會形成新的基礎設施,同時也會形成新的工藝網絡技術和網絡產品。第二個是新平臺,我們知道互聯網競爭中,平臺經濟非常重要。目前,國際企業,包括我們國內很多企業,也開始考慮推進、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這是未來發展中的一個競爭的重點。擁有工業互聯網平臺,意味著向下可以連接生產系統,向上可以連接工業應用,是一個垂直整合上下打通的平臺。另外,會出現很多新技術和產品體系。比如工業的云計算、工業的邊緣計算,還有很多新的工業芯片、傳感器、控制器,包括工業控制系統,從形態到功能都會發生很多變化。(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余曉暉在第十六屆中國經濟論壇上發表的演講)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