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海信貴陽工廠面向媒體開放。幾近“潔癖”的工廠潔凈度和自動化的電視生產工藝印證了海信對質量的苛求。
自1997年成立以來,海信貴陽工廠實現跨越式發展,從年產量5萬臺彩電的小型企業,經過19年的努力,如今擁有3座現代化廠房,3條整機生產線,3條模組生產線,3條基板生產線,3條SMT貼片線,已形成32-65英寸大屏幕液晶平板全系列產品的生產能力。產品銷售區域包括黔、桂、川、滇、渝等四省一市。
不放過微米浮塵工廠潔凈堪比手術室
模組是電視的核心部件,屬于非常精密的光學部件,其生產制程對環境有著極度嚴格的要求。其中,浮塵是影響其環境的最大因素。
為生產出質量過硬的電視產品,海信貴陽與微米顆粒“較勁”,建造出潔凈度為“10萬級”的廠房用于電視模組生產。潔凈度為10萬級的潔凈廠房,意味著在1升的空氣中,大于等于5微米的顆粒數不多于25個。
記者在參觀中看到,為解決浮塵問題,潔凈廠房的溫度被嚴格控制在20±2℃,濕度控制在60±5%RH。進出人員需經過2道風淋門進行除塵,進出物料需通過專用的貨淋門進行除塵,同時作業人員配備了專用的防塵服、網帽、口罩、手套。并在線體下方增加了專用的加濕水槽。
除在生產環境上的嚴苛,在產品性能上的反復測試和調整,也為海信電視的質量口碑奠定了基礎。
海信貴陽工廠黨委書記溫洪剛介紹說,工廠目前擁有貴州省內唯一一座ORT(可靠性測試)實驗室,能夠對各類液晶電子產品進行恒溫恒濕、機械振動、冷熱沖擊、垂直沖擊等極端環境的測試,對每一臺產品進行嚴格把關。該實驗室還填補了貴州省在電視ORT實驗室方面的空白。
西南地區唯一的電視機“智能制造”基地
“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智造”成為了2016年的熱點之一。在今年7月工信部發布的《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中,貴陽海信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上榜的電視制造企業。
據了解,近年來,海信貴陽投入約6000萬用于數字化智能制造企業升級建設。
在連線工作方面,實現了GM1、GM2線的連線,避免了模組產品的下線包裝和重新上線的冗余環節;在自動化設備方面,引入了PCBI自動卡合機器人、雙臂自動鎖固機器人、自動翻屏機器人、包裝自動化線體;在信息化系統方面,導入了原材料WMS系統、AGV自動送料系統、ESOP電子作業指導書系統,成功升級了ERP系統,并完善了與ERP系統相關的12個信息系統的接口制作和功能升級。
“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使產能由2012年的86萬臺增長至2015年的150萬臺。在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增長66.7%的情況下,人工費支出累積節省3000萬元。”溫洪剛說,在2015年6月之前,模組整機生產線的生產節拍為24秒,通過制造升級,在2015年下半年實現了GM1線的生產節拍提升到14秒,GM2線的生產節拍提升到17秒。
作為一個從北方發展起來的企業,2005年前海信在西南的市場基礎比較薄弱,市場占有率偏低。憑借著貴陽海信的區位優勢和積極的營銷策略,2015年銷售額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13.72%。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