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晚間,北汽藍谷(600733)公告,為保障動力電池穩定供應,支持產業發展需要,公司擬與北汽產投、北京海納川共同出資設立平臺公司,該平臺公司注冊資本3.9億元,其中北汽藍谷出資5000萬元、占比12.82%,北汽產投出資24000萬元、占比61.54%,北京海納川出資10000萬元、占比25.64%。
該平臺公司將作為管理與投資主體,與寧德時代、京能科技及小米汽車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北京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其中平臺公司出資3.9億元、占比39%,寧德時代出資5.1億元、占比51%,京能科技出資5000萬元、占比5%,小米汽車出資5000萬元、占比5%。合資公司成立后,將在北京投資建設電芯智能制造工廠。
公告顯示,北汽產投、北京海納川為北汽藍谷的關聯方,本次交易構成與關聯人共同投資類關聯交易。
擬設立的合資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鋰離子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開發、生產、銷售以及提供相關售后和技術咨詢等服務,平臺公司出資39%,北汽藍谷穿透出資5%。
北汽藍谷表示,本次對外投資有利于保障公司動力電池的穩定供應,推動動力電池新產品、新技術優先在公司的整車產品上搭載應用,有利于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
北汽藍谷提示說,本次交易存在其他意向投資方最終是否投資并簽署相關協議及履行出資義務的風險;相關項目建設分期投入且周期較長,存在項目建設進度能否按計劃達成的風險;受下游市場需求調整、宏觀經濟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存在標的公司能否達到盈利預測的風險。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近年來,北汽藍谷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投入頗多,但目前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此前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3年預計凈利潤虧損52億元—57億元,扣非后凈利潤虧損57億元—62億元。
北汽藍谷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公司為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積極開拓市場,銳化品牌形象,提升運營效率,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等核心能力上持續投入,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公司產品銷量仍處于快速提升期,規模效應暫未顯現,導致產品成本階段性偏高;隨著后期新產品的陸續上市,產品結構逐漸豐富,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司產品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續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北汽藍谷去年8月的公告,公司與華為將在現有的戰略合作基礎上全面升級,首款車型定位高端智能純電動轎車,公司將對現有BE22平臺全方位升級打造北汽新能源新一代高端純電動智能網聯汽車平臺,升級后的BE22平臺產品將由北京高端智能生態工廠負責生產,本升級項目建設工期預計10個月,完工后將形成年產5萬輛高端新能源汽車的能力,該項目總體規劃產能為12萬輛/年,按照規劃,該車型有望在今年投放市場。
品牌方面,華為已向北京新能源轉讓多枚“STELATO”商標,信達證券認為,該品牌有望成為雙方合作新品牌。此外,該機構提到,2024年初,極狐新款阿爾法S5登陸工信部公告,S5定位電動中大型轎車,尺寸略小于阿爾法S,有望進一步拓展極狐汽車產品矩陣。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