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伴隨持續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深化,國內機器人產業將迎來機遇窗口期。那么,我國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的布局應該側重哪些方面。
智能機器人的核心是人工智能,人機對話,人機一體。目前市場上的機器人只是一些自動化生產工具,距離智能機器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載體,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也迎來了自身的轉型升級。2017年,伴隨持續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深化,國內機器人產業將迎來機遇窗口期。
技術與核心零件是工業機器人布局關鍵
從近期來看,政策引導,規范發展、健康發展正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主線。"統一管理、共同實施、政府引導、市場運行"四大機器人檢驗檢測認證體系建設的市場化原則則將督促企業加快技術創新,走向中高端。未來,預計工業機器人產業會率先爆發,2020 年中國市場達到千億,未來6 年總安裝量需求范圍在 63.8-176 萬臺套,保守估計 85 萬臺。本體總市場在1275 億,系統集成市場3825 億。
我國正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我國亟需解決產業存在的核心技術空心化、關鍵零部件進口化、高端產品邊緣化問題,向機器人強國突圍,才能避免將可觀的市場"金礦"拱手讓人。在未來,我國機器人產業還會持續高速發展,但我國機器人產業在核心技術上、在關鍵零部件上,與國際一流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如何突破關鍵零部件發展,提升整體行業水平,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技術和應用成服務機器人布局重點
服務機器人和人類可以是協作關系,通過有效利用人工智能、運動控制、人機交互等技術,來提升人類現有工作效率。"輔助人類"的服務機器人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相關技術進步,在這一領域,一般是具備技術優勢的企業占據行業領導地位。據IFR統計,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2010-2015 年CAGR 為5.1%,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同期CAGR 為33.6%。而2016-2019 年,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將累計銷售231億美元,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為242 億美元。
當前,在技術端,機器人智能性達到商用水平。深度學習技術大幅推進服務機器人的智能性,而API 和模塊化則提升服務機器人產品的開發和迭代速度。在應用端,從目標用戶類型和產品作用類型兩個角度對服務機器人的應用端進行分類,首次提出服務機器人的"六維度模型"。服務機器人較普通消費電子產品集成了更復雜的智能模塊,也增加了其使用難度,并且易用性強是打開市場的前提條件,目前比較成功的典型例子包括優必選、大疆等。
華東、華南是機器人應用的主要區域
從應用區域來看,華東、華南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的主要區域。2016年上半年43%和10%的國產機器人分別銷往華東和華南地區,華中地區占比約10%,而華北、東北、西北、西南地區占比總計17%。
我國在服務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研究已經過2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開發基地,培育出一批優質企業并紛紛推出自主研發的服務機器人產品。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快速擴張,全國范圍內依托工業機器人產業形成以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地區為主的產業園區。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