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河二號到神威太湖之光,中國多次登頂世界超算500強,無愧于超算大國之名,而在向超算強國蛻變的路上,中國再次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不久的將來,或能摘下超算領域的“下一頂皇冠”——E級超算。近日,據媒體報道,2016年天津超算中心同國防科技大學合作,啟動了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樣機系統的研制,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預計2017年底能夠研制成功。
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超算中心應用研發工程師張婷出席本月17日舉行的天津市第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時,介紹了有關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一些信息。
據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此前透露,該中心牽頭的“E級高性能計算機原型系統”研制項目正式啟動,目標10倍于目前世界最高水平。這標志著包括核心處理器在內的全國產化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步入實際研發階段。
張婷介紹說,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預計2020年研制成功并建成投用,它的計算能力將是目前中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的200倍。
除了在計算能力上的拓展,更重要的是技術的突破,它在計算密度、單塊計算芯片計算能力、內部數據通信速率等方面都將得到極大提升,而且,它將是國內自主化率最高的超算,包括自主芯片、自主操作系統、自主運行計算環境等。
張婷表示,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研制成功后,將依托超級計算平臺,開展高性能計算、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綜合應用,在支持國家科技創新、支持區域產業服務等方面開展新的應用創新。
超算領域的有力競爭者
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主要編撰人之一、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副主任霍斯特·西蒙曾說,中國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已經取得巨大進步,正成長為全球超算舞臺上的有力競爭者。
西蒙說,超算對科學、經濟與軍事等多個領域具有重要意義,自2000年以來中國在超算技術方面大力投資,現在中國在這個領域已經到達“一個非常、非常、非常有競爭力的階段”。
但西蒙并不認為中國已經成為超算強國。他說,超算是一個整體生態系統,它包括硬件、軟件、應用以及培訓下一代科學家等,此外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也應積極參與其中,但要同時做到這些不同方面非常困難。中國在努力去做美國可能花了20年做的事情,希望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但“我認為中國還是需要稍微長一點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仍然還有一系列事情需要去完成”。
中國在超算應用上的進展讓西蒙印象深刻。他回憶說,2010年“天河一號”在超算500強榜單上奪冠時,這個超算系統距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但去年6月“神威·太湖之光”登頂榜單時,中方就介紹了好幾個應用,這些應用都很棒,而且中國科學家現在也以更快的速度學會怎樣使用這個系統。
“我認為已經有了很明顯的進展,”西蒙說,“中國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不足,但很顯然,考慮到硬件有了、應用有了、基礎設施有了,有很多支持,中國在使用超算上已經取得巨大進步。”
西蒙認為,中國超算發展不僅僅是超算自身的事,還關系到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中國每年進口的芯片數額巨大,存在巨大的半導體貿易赤字,所以中國發展超算是減少這種赤字的“一個很好的深思熟慮的”戰略的一部分。
“中國進口了大量半導體(指芯片),而今天半導體在所有地方都有應用,尤其在空間領域和汽車行業。物聯網也是到處需要芯片,所以中國要發展高端生產,顯然需要在半導體方面大量投資,以取得更大的國內生產份額。我認為這是一個大問題。超算只是整個戰略的一部分,”他說。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