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最為物聯網重要一環,在經歷起步、摸索和發展后,市場熱度提高。外人看來,智能硬件潛在消費者的認知度和購買欲望逐漸增長,各種新品密集發布,眾籌越辦越火,儼然一派繁榮。
而圈內人眼中,現在的智能硬件行業卻如臨寒冬。首先是資本,打雞血式的投資造就了許多失敗的產品,因此現階段投資人對掏錢變得非常謹慎。許多企業因為資本問題,面臨倒閉或被收購。當然也有一些聰明人通過眾籌迅速融資,不過錢多了未必是好事,兌現承諾成了大問題。不談資本問題,來看看真實需求,舉一個簡單的問題,穿戴設備那么火,你真的購買了嗎?
面對寒冬,樂觀的廠商在等春天,不過也有一部分廠商在春天到來之前已經挺不住了。別的多說,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看智能硬件廠商寒冬現狀吧。
一、穿戴大佬遇寒冬
在智能硬件寒冬中,首先面臨危機的是曾經大紅大紫穿戴廠商。在幾年前穿戴設備作為新興事物,獲得許多科技愛好者青睞。看到甜頭后,穿戴市場成了投資的熱門行業,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新興創業團隊,都想進場分一杯羹。就連做醬油的李錦記也推出過相應的產品。
產品一多,同質化嚴重在所難免,而穿戴設備用戶粘性低、升級需求小的問題也被放大,最終呈現買的不如賣的多的情況,再加上低價品攪局,讓曾經的穿戴巨頭日子變得越來越難過,最終Misfit被收購,Jawbone裁員,Fibit稍微好些,不過上市半年股價距最高值跌去40%左右。
Misfit被收購
10月底發布新品的Misfit,在11月中旬突然宣布被時尚品牌Fossil以2.6億美元收購,交易完成之后,Misfit的CEO將擔任Fossil公司首席技術官CTO。Misfit毫無征兆的被收購震驚業界,不過仔細想想以時尚設計著稱的Misfit最終被時尚品牌收購,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但未來Misfit是否還能引領時尚潮流就不好說了。
Jawbone裁員
和Misfit相比,Jawbone的體量要大不少,估值高達30億美元。但在激烈的競爭下Jawbone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過。在上周Jawbone宣布全球裁員15%,并且將關閉紐約辦公室。同時也減少了其在加州Sunnyvale和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等地的運營活動。
雖然Jawbone發言人表示,裁員屬于公司戰略的一部分,但多數人還是愿意相信裁員是市場狀況不佳造成的。
Fibit股價腰斬
和上面兩家相比,Fibit算是過得比較好的廠商,最為穿戴市場的老大(占有率超過4成),就連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是其用戶。
Fibit在6月份時候IPO上市,上市后股價最高突破51美元,但好景不長。僅過了一個季度,Fibit股價有跌落到不足30美元的水平,現在其市值在50億美元左右,比最高的時候跌了40%。如此過山車式的股價變化,確實比較少見。
二、穿戴大佬做錯了什么?
穿戴廠商表現如此跌破眼鏡,究竟是為什么呢?小編在此總結了幾條原因。
1.功能同質化嚴重/換代需求小/用戶粘度低
手環發展至今,主要功能還停留在數據記錄方面。以Jawbone產品為例,其最新的UP手環,對比上代僅僅是加入了心率檢測功能,而整體設計和App方面并沒有變化。這讓很多對心率檢測需求不大的用戶直接放棄了更新,很多用戶覺得用著舊產品并沒有什么不好。
因此手環想要賣得好,首先需要一個革命性功能吸引用戶,既要讓舊用戶有動力去換新,又能讓新用戶動心。目前來看,推出這樣的功能還需要一定時間。
2.家族風明顯,審美疲勞
手環和汽車手表不同,它不能代表身份。繼承外觀雖然可以增加一定識別度,但外觀好幾年都不變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尤為突出是Misfit,出了N代產品,主體都是那個小圓盤。看上去確實經典,不過后來仿冒的產品實在太多,真假難辨。如果Misfit不能突破這個經典外形,未來很難說。
很簡單的道理,功能提升不多,外觀又沒什么變化,用戶還踴躍購買那就見鬼了。
三、眾籌明星不靠譜
除了穿戴廠商過得不好外,還有一些眾籌明星也悲劇了。比如籌資過百萬美元的Zano突然破產清算,而破千萬美元的智能冰箱出現供應問題,參與眾籌的投資者遇到了被延遲發貨的尷尬。
無人機明星隕落
Zano迷你無人機曾創造多個奇跡,1月份開始眾籌后飽受關注,最終籌集34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69萬)巨資,但是這個紅極一時的項目突然間關閉了,或者說公司倒閉了。對于公司創始人來說,后續只需算算賬,賣些資產賠點錢就夠了。對于眾籌支持者來說,幾百美元只能打水漂了。
據了解Zano在眾籌中獲得1.2萬人支持,但最終僅有600多人收到貨,剩下的支持者可能面臨既收不到或又得不到退款的情況,254美刀,想想就覺得坑爹坑爹啊。
智能冰箱遇寒冬難產
與Zano差不多的還有一個名為Coolest的冷藏箱,它Kickstarter平臺眾籌最終獲得13,285,226美元,不過現在這款產品卻面臨供應問題,原本2015年1月/2月發貨的設備,將延遲到2016年春季完成發貨。
四、眾籌不靠譜為何越來越多
在“砸錢”求用戶模式過去之后,投資人謹慎了許多,靠圖紙或者異想天開的PPT是很難得到風投的。創業者為了實現夢想將融資目標轉向消費者,多數消費者不具備投資人那種謹慎、專業的辨識能力,往往僅是看了宣傳就興奮一塌糊涂,而且眾籌給出的價格相對較低,很多人稀里糊涂的就買買買了,各種奇跡由此而生。
籌到錢,創業團隊自然是高興的不得了,不過高興之余,如何按照承諾做出這么多產品成了一個大問題,畢竟很多創業者在開始的時候是無法預想最終結果的。
小編曾經接觸過某個眾籌廠商,其上線目標金額10萬元,預計最多能夠籌集30萬,不過刨除刷單之后最終結果突破百萬。30萬的預計,上百萬的需求,要不延遲發貨,要不只能想點別的對策。你覺得眾籌怎么能靠譜的了?
五、如何鑒別不靠譜眾籌?
最后,小編給大家講幾個技巧,幫助大家告別不靠譜眾籌,防止資金打水漂。
技巧1.全是渲染圖的產品不能信,拿著圖紙融資,不是延期發貨就是貨不對版。
技巧2.連官網都沒有的廠商不能信,這就不解釋了。
技巧3.同類產品扎堆眾籌不能信。
總結:一句話,寒冬已至春天不遠,挺住,千萬別死在春天來臨之前!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