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去年核心產業規模超1.5萬億元,帶動經濟增長近3.5萬億元,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我國已打通了信息動脈,高質量外網覆蓋全國97%以上的地級行政區,為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提供了高速泛在、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的數字大通道。激活了數據經絡,建成自主可控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穩定運行,二級節點上線383個,標識注冊量超過6500億個,服務企業超50萬家。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匯聚工業數據14億條,初步構建工業模型語料庫。提供了產業大腦,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340家,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超1億臺(套),全國累計上云上平臺企業約400萬家次,為經濟運行、政府治理提供了更加可視化、精細化的創新手段。
謝存表示,下一步,將以釋放規模化應用效能為主線,加速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為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第一,更加注重強化政策引領。加快出臺推動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實施標識“貫通”三年行動和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行動,完善工業數據流通基礎制度和市場化配置機制,深化安全分類分級管理。
第二,更加注重夯實基礎設施。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設施建設升級,加快工業5G芯片、模組、智能設備等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推廣。有序開展工業5G獨立專網建設,構建新型工業網絡體系,打造標識解析體系2.0版,推進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
第三,更加注重拓展規模應用。實施“鏈網協同”工程,發布船舶、石化化工、汽車、紡織等重點行業領域融合應用指南,分類遴選典型應用案例和優秀解決方案。高水平、高標準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和5G工廠建設,深入開展“百城千園行”活動,加快工業互聯網進園區、進基地、進集群。
此外,去年5月,《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獲得審議通過,一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數字技術在制造業大規模普及應用,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表示,一方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點線面”協同推進數字化改造。支持首批20個城市開展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點”上培育標桿企業,累計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過60萬家。“線”上推進重點產業“鏈式”轉型,印發了電力裝備、輕工、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分行業梳理數字化典型場景,圖譜化、場景化推進重點行業精準轉型。“面”上,提升園區和集群數字化水平,打造高水平數字產業集群,持續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智能制造進園區”活動。截至今年3月底,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為83.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66.2%。
另一方面,發展壯大信息技術產業,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取得新的突破,模型能力建設和細分場景應用快速推進,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90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280EFLOPS。數據要素價值加速發揮,去年我國數據市場交易的規模超過1600億元,今年前兩個月,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8%,超過2375億元。啟動萬兆光網試點,建成全球最大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工業互聯網實現規模化推廣,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平臺超過了340家,重點平臺工業設備的連接數超過了1億臺(套),服務企業400萬家次,覆蓋工業全部41個大類。
謝少鋒表示,下一步,將錨定新型工業化目標,堅定不移地走兩化融合發展道路,強化部門協同和部省聯動,堅持企業主體、分業施策、供需結合、一體推進“點線面”改造,梯次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推動數字技術全方位全鏈條融合賦能,以數字化轉型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