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代人”道路上,格蘭仕已嘗到減員增效的甜頭。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格蘭仕自動化改造步入深水區,僅在去年便在中山廠區投入30億元進行改造,而過去兩年間格蘭仕在該自動化改造上的投入相當于企業過去20年的投入。
格蘭仕“最神秘車間”首開放 智慧工廠原來是這樣
走進格蘭仕位于順德容桂的格蘭仕電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蘭仕電器配件公司”)車間,過去滿是工人的景象,如今已被一臺臺機器所取代。“有一個項目叫微動開關生產線,從大概兩年前160多人,到現在只需26人。”該公司總經理黃釗華說。
從人力車間走向黑燈車間!
每逢外面的人來參觀,格蘭仕的安排大多是參觀展廳及流水生產線,在此之前格蘭仕電器配件公司車間從未對外界開放過,但這里卻被認為是格蘭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地,這個部門最老的車間已有38年。近日,它終于向外界揭開了神秘面紗。
黃釗華說,在他們的車間里,整個自動化的生產,除了一些通用的機器,比如注塑機、沖床等購買外,其他都是他們自己生產。這樣格蘭仕就獲取了整個企業的最大競爭力。因為格蘭仕的設備,競爭對手沒有。
在微動開關生產線,過去為了完成任務,整條生產線一個班次有80人工作,現在一個班次只需要13人,再過半年一個班次將只需8人。而在這里使用的自動化設備都是由格蘭仕自己研發的。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每一年有18%人均效率的遞增。原來有一個車間,從原來均等的產量下,大概要900人,現在500人不到,幾乎節約了一半的人。”在車間,黃釗華說,取得這樣的成果,關鍵是原來設備也比較先進,他們通過設備改造,用好舊設備,讓舊設備煥發青春,讓產能發揮。其次,他們將已經發現的設備瓶頸進行去除,通過改造增加功能,改造完效率就提高了。此外,自我研發最為關鍵,他們內部制作了非常多的自動化設備補充產能,整個人員一下子少了很多。
在生產車間的“頭頂”,有兩個看起來簡陋的場室,其中一個安置的是正在研發的自動化機器。黃釗華說,這里研發的機器除了有高級研發人員開發的,很多都是一線員工根據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的開發意見,很快就可以在這個研發室內進行開發,并立即投入生產。“可以說一線員工也是我們重要的研發人員。”
在另一個場室,小李對于記者和黃釗華的進入沒有任何察覺。黃釗華說,這里是自動化機器的中樞軟件的開發地,制作好的機器要開動,全靠這里制作的軟件。“這里出點問題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發展。”
聽到黃釗華說話,小李這才從思考中驚醒。他從好意思的站起來,他說正在完善即將投入使用的機械軟件。
黃釗華說,小李正在完善的軟件將在下半年投入使用。當然,這只是格蘭仕近年開展自動化改造的其中一個縮影。據黃釗華介紹,僅僅是去年,格蘭仕便在中山廠區投入30億元進行自動化工廠升級。而過去兩年間格蘭仕在該自動化改造上的投入相當于企業過去20年的投入。
他說,僅僅是做電器配件,他們每年大概有100臺自動化設備投入使用,都是格蘭仕自主研發的。對于格蘭仕自動化改造的重點,黃釗華說,首先做好自動化,所有的工作中能交給機器去做的,全部都交給機器去完成。接下來,將這些機器都實現互聯。最終,實現互通,把供應商、客戶,將內部所有的流程、系統,連接起來,與“互聯網+平臺”、大數據、超級計算機聯系在一起,來計算整個產能,計算整個產品的合格率,計算材料的消耗。
接下來格蘭仕準備引入信息化管理后臺。“我們有項目與中科院溝通,打造智慧工程和數字化車間。”黃釗華說,未來所有東西都將變成虛擬管理,你的生產計劃、材料消耗、設備維護全部生成自動化信息,通過后臺進行管理支持。
他說,希望在未來半年或一年實現無人化車間,最終打造一個黑燈車間,關上燈里面全部是自動化設備在運行。
文章鏈接:中國智能制造網 http://www.gkzhan.com/news/Detail/97475.html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