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兩會”了,會上政府作的工作報告、人大代表所提議案無不牽動著全國人民的神經,影響人們未來的生活。自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及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三次會議(以下簡稱兩會)于2017年3月3日在京召開以來,會議上出現的相當一部分的熱點,與安防行業緊密相關。這里,小編就這些熱點對今年安防行業發展方向進行一番梳理。
智能交通+人工智能,緩解交通壓力
伴隨著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的日益惡化,交通壓力的緩解成為頭等大事。根據大數據顯示,智能交通位列網友關注熱點話題第一名。會議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提出利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實時識別現場的交通狀況,調整紅綠燈的等待時間,從而通過互聯網技術,讓紅綠燈的轉換更加人性化,讓交通更智能。
日前,交通部發布的《推進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將加快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與應用,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對車站、車輛、人員等運輸資源的動態監測、優化配置、精準調度和協同運轉,使得智慧交通眾望所歸。
人防、物防、技防,確保校園安全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一直是社會關注焦點,特別是2016年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成為人們揮之不去的記憶。如何從頂層設計來治理校園欺凌將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一級演員鞏漢林委員在今年的提案就聚焦校園暴力,“因為這是個很常見的問題,我小時候就經常被欺負。而且現在校園暴力數量還在不斷上升。”他說。
打擊校園暴力、防范調查處理侵害未成年學生身心健康事件,完善的校園監控網絡能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在暴力事件初步階段發現并及時作出響應,避免惡化,從風險防控、社會面防控、校園安全、值班備勤等方面,做好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全面強化各項安全管理,確保校園安全首當其沖。
此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多次印發《通知》《意見》,旨在推動建立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提高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加大涉校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筑牢校園安全屏障。
智慧養老+大數據,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隨著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的加快和二胎政策的落地實施,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不斷變化,健康、養老資源供給不足,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養老的需求。不少家庭陷入了對老人的照顧明顯力不從心的窘境,而更為糟糕的是農村養老。這樣一來,養老問題備受關注的同時,也成為眾多安防企業自我發展的一次契機。
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百步亭集團董事局主席茅永紅表示,要讓互聯網服務老人,而不是強迫老人像年輕人一樣用互聯網,老人真正想要的居家養老,就是坐在家里通過幾個簡單的操作就能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當前,依托互聯網平臺,在線咨詢、預約掛號,以及為老年人提供家政、關懷陪伴等養老互助服務層出不窮;為老年人設計的健康手環、健康腕表等可穿戴監護設備也日漸流行……智慧養老大數據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發展的重點,而安防能為其提供幫助就在數據采集端。
近日,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計委制定《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將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能夠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進而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
智能家居,實現真正節能環保
我國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但是更多表現為中低端產品的龐大產能,粗放式的產能擴張難以為繼。如何進行資源合理配置,有效循環利用,改善生態環境,是伴隨在經濟發展數字的一項重要指標。
今年的“兩會”上,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等詞語頻頻出現,傳統安防制造業如何發展智能制造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智能家居所打造的一系列智能產品,合理的安排家電的開關控制,旨在降低產品能耗,從而達到節能的效果,進而真正實現了生活層面的低碳節能。
作為人類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家居可以說是決定著生活的質量,而隨著舊有的經營結構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適逢國家層面的產業升級,“智能家居”已是大勢所趨。
無人機立法,保證空域安全 近年來,無人機迅速發展,前景一片大好。但各種無人機“黑飛”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也引起了社會、民眾的深切疑慮和擔憂,在今年的兩會期間,無人機的安全監管問題也成為全國人大代表重點議論的話題之一。
蔣秋桃表示,無人機目前還缺乏統一的規范管理部門和系統的管理法規,政府應盡快制定無人機的生產、經營、使用管理條例、技術標準和許可認證細則。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副局長梁志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用無人機黑飛事件多發,首先是行業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其次管理無人機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再者是現行民航法規定,管理主體不明,所以應明確監管部門,從國家層面加強對民用無人機的監管力度,給無人機配備一機一碼的標識碼,建立起無人機實名登記制度。
未來隨著無人機相關法律與監管措施的不斷完善,無人機自身安全技術的持續提升,無人機使用者法律意識的增強、操作的逐步規范,中國無人機產業一定能取得更加輝煌的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