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的Xtecher智能硬件深圳私享會上,來自北極光創投的高級投資經理張黎,就智能硬件的下半場暢想發表了演說。
張黎回顧了2013智能硬件入局時的情況。當時最早在硅谷出現的智能家居以及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件企業獲得了美國VC的投資,以及巨頭的并購。國內創投界隨即跟上,在資本的驅動下各類創業公司紛紛涌入,希望借著風口上天。
但時至中場,一地雞毛,許多創業公司倒閉。甚至連蘋果智能手表銷量都在下滑,遑論其他創業公司產品。
為什么智能硬件產品創業是個坑,張黎認為,首先這是一個偽需求,只是創業者們一廂情愿的事情,對消費者而言并非剛需,且小公司很難建立起自己的技術壁壘,一旦巨頭入場,創業公司多數只能離席。如今的華米之所以能夠成長,是因為早期抱了小米的大腿,有了一個良好的背景依托。
到了智能硬件發展的下半場,形勢發生了改變。總體來說,生態環境變化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智能等的出現,以及通訊、芯片等方面技術的提升,使得硬件產品將會出現其他變化,且會更加智能化。
張黎就目前各品類的硬件產品做了一個點評,他認為:
可穿戴:塵埃落定,已經是一個MP3一樣的傳統消電領域了。
健康類:2B、醫療級、技術壁壘高,已經醫療器械化。
智能出行:政策風險大,資金需求大,僅就需求看有大機會。
VR:仍然保持負面,仍然覺得全新生態的建立對創業公司來說太難。
無人機:塵埃落定,消費級除了DJI全仆街,行業應用的發展都偏慢,但行業這塊一定會出IPO級公司。
機器人:格局會類似無人機,但會不會出DJI不好說,因為產業巨頭的優勢和關注度不一樣,創業公司機會更難一些。
智能家居:從IOT角度看,從人工智能角度看,生態建立確實不易,但趨勢是每臺家電未來的聯網化和智能化成為必然,這會帶來什么?值得思考…
隨后他對創業方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如果要通過融資做大事,要選足夠大的賽道,清晰認知自己,做不一樣的事,解決別人沒解決好的問題,哪怕切入點很小。有產業大腿抱,盡量抱,要抱牢,要會用。
最后他從投資角度表示了自己關注的領域:對于垂直領域較為注重。若產業鏈條上的單點技術,壁壘足夠高,表現在應用層面能帶來足夠的差異化,他們也會持續關注,而對斷層上的平臺機會,會保持謹慎。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